日前,广东省眼库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举办 2022 年度越秀区中医医院角膜捐献工作座谈会。捐献者家属徐姨讲述了丈夫罗先生捐献角膜的过程。自广东省眼库 2021 年与多层级医院开展角膜捐献宣传工作以来,罗先生是来自基层医院的首位主动捐献者。广东省眼库主任冀建平介绍,2021 年,广东省眼库临床完成角膜移植手术超 1100 台,但仍有 800 多名预约手术的患者因缺乏合适角膜植片无法手术,一般患者等候的平均时间为 9 至 10 个月。
走进基层医院:角膜捐献数量同比有增长
怎样让更多人认识到角膜捐献的价值?广东省眼库工作人员近年在摸索中发现,很多末期弥留之际的病人并不是在大医院里去世的,而是在社区医院、区级、市级医院或临终关怀医院。为此,广东省眼库突破过去主要聚焦三甲医院的做法,启动与不同层级基层医院的合作,直接进入医院内部开展角膜捐献宣传工作。
冀建平表示,实行合作后,角膜供体来源明显增加,也发现了更多有意愿的潜在捐献者。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2021 年广东省眼库的角膜捐献数量不减反增,共获取角膜 1470 片,较 2020 同比增长 26.29%,角膜移植手术患者完成率同比增长了 4.17%。
其中,2021 年,广东省眼库与越秀区中医医院、荔湾区中心医院、广州新海医院等医院达成合作。截至 2022 年 4 月,广东省眼库总共获得来自三个试点医院志愿者捐献的 18 片角膜,约占广东省眼库同期医院内角膜捐献总数的 41%,其中来自越秀区中医医院的角膜捐献数多达 10 片。
" 这是广东省眼库在角膜宣传工作中的重要尝试,来之不易的成绩,可以说是从 0 到 1 的突破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眼科医院副院长林晓峰说。
据介绍,广东省眼库的角膜主要来源为 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捐献和医院内角膜捐献两个途径,后者多为病患身故后捐献角膜。
角膜、眼球也可捐献用作医学研究
鲜为人知的是,除了移植,角膜和眼球捐献对于医学科研工作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据介绍,符合临床医学标准捐献的角膜,将直接帮助临床角膜盲患者进行视觉功能重建,还有一些捐献的角膜或眼球因为存在如病毒性疾病,不符合临床移植标准,但专职科研人员可以使用这些捐献的眼球去研究发病机制,以及验证不同药物或方法干预疾病的有效性,得到的研究结果最终也会反馈到临床,形成临床新的治疗方案。
角膜和眼球捐献者彭先生患糖尿病多年,后因视神经萎缩而逐渐失明,去年彭先生去世后,他捐献的角膜和眼球用作了医学研究,彭先生的女儿霖霖说," 很感谢母亲能理解支持捐献的想法,我们也没有想太多,能帮到人就帮,我们也想用另外一种方法让他的生命延续 "。
捐赠者家属:角膜捐赠,让逝者换个方式看世界
徐姨丈夫罗生曾在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工作,是医务工作者,他在今年 2 月 24 日去世,徐姨帮他联系捐献了眼角膜。
" 我老公患病住院十几年了,辗转了无数间医院,去年发生肺部感染,进了 ICU 后又救过来了,在越秀区中医院住院治疗了很长一段时间。" 徐姨表示,今年春节的时候,先生病得重了,主管医生告诉她,看来他这次是熬不住了,可能要走了。
2 月 24 日,罗生走了后,医生帮其打电话联系了眼库(广东省眼库)的工作人员,填表填资料等完成了角膜捐赠。" 医生取了两只角膜后,给我老公戴了义眼片,他看上去就像睡着了一样。后来医生还陪我一起送我老公去了太平间 ……" 徐姨说,亲人走肯定是会痛苦的,但能做成这个事情,心里面会舒坦一些。
后来医生们告诉徐姨,两个角膜都成功移植了,其中一个是越秀本地的," 那个人本来头很疼,装上之后马上不疼了,我听到成功了,而且给别人解除了痛苦,多好的一件事。" 对于捐角膜一事,她坦言:" 我老公是医务人员,之前还做过知青,下乡到海南岛,我们两个都没有这方面忌讳,都想得通。他刚刚毕业时,我们结婚没多久,他很瘦很瘦,他就在单位里参加献血,我笑他说,你那么瘦还献血,他就说,谁叫你老公是党员,既然我们国家缺这个,我们一定要坚决支持,这个事,我后来跟我妹妹、我的朋友同学也讲了,他们都说,这是好事 ……"
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