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泰安 2022-05-05
我市“减垄增地”推广面积达48.77万亩——田垄上种粮食 土地里生希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种地没有田垄?这在很多种地多年的 " 老把式 " 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如今,在泰安市 48.77 万亩的土地上,曾经每亩地占到十分之一的田垄,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肥城市安驾庄镇安庄村实施 " 减垄增地 " 模式的麦田

这不仅仅是田地外貌上的变化,更直观也更重要的是,原来仅用于田地分界、引水浇地的田垄,变成了一样高产的耕作区。小小的变化,让原来每亩只能种八九分的土地,终于实现了 " 实打实 " 的 " 亩产 "。

这种 " 减垄增地 " 的模式,不仅增加了种植面积、提高了产量,让粮食生产愈发接近现代化,更让降低种植成本、增强抗灾能力、提高农民收入 " 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

水肥一体化催生 " 减垄增地 " 模式

在漫长的农业种植历史中,灌溉一直是困扰农人的大问题。田垄,就是古人为解决这个问题创造出的智慧结晶。不过,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田垄的作用一再弱化,直至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

5 月 2 日 13 时 36 分,从肥城市安驾庄镇上吃完午饭的郭瑞勇驾车返回肥城市瑞勇家庭农场。到了位于安庄村的承包地,他打开设备间,启动智能水肥一体机,掏出手机 " 捣鼓 " 了几下,400 多亩小麦,有的开始享受立杆式喷灌的滋润,有的在双鸭嘴移动式喷灌的覆盖中吸足水分,更多的则是在 1300 余条微喷带喷灌的 " 洗礼 " 下,转化成日渐丰满的穗粒。

▲郭瑞勇在手机上操作智能水肥系统

" 以前浇地采用的是大水漫灌,必须要田垄。" 郭瑞勇说,"2017 年时,我们开始探索水肥一体化。经过不断学习和两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发现,取消田垄更有利于生产。这两年的收成证明,‘无垄式’生产对于增产增收效果非常好。"

目前,郭瑞勇共流转土地 1000 余亩,最早采用的是立杆式喷灌系统,覆盖 300 余亩土地;2021 年,他在肥城市农业农村局的政策、资金支持下,又花费近 50 万元,购置了整套的微喷带喷灌系统;今年 2 月份,他和工人把微喷带铺完,3 月 7 日就感受到了 " 效果不错 "。

" 微喷带南北长 100 米,东西每隔 2 米就有一条,喷水高度在 1.5 米左右。一体机可以加肥料,水肥一次性操作,覆盖性很好。我在这片地里铺设了超过 13 万米。" 郭瑞勇说," 有了微喷带,就不用地垄了。我只要根据天气情况、土壤干湿程度和农作物不同生长期,把控灌溉时间、水肥用量以及灌溉频次就行了,24 小时随时可操作。"

" 减垄增地 " 模式增产又增收

按照传统的耕作方法,每条田垄要留 35 到 40 厘米左右,算下来要占去有效种植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 实行‘减垄增地’模式之后,每亩土地可增加有效种植面积一分左右,相应地,单产也增加了。" 肥城市农业农村局种植管理科科长王梅说。

王梅表示,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增加有效种植面积对于提高单产的影响最为明显。2021 年 6 月 20 日,肥城市农业农村局邀请有关专家在安驾庄镇北石沟村,对小麦 " 减垄增地 " 种植模式与传统有垄种植模式进行了实打测产。结果显示," 减垄增地 " 种植模式示范田内,采用微喷带水肥一体化无垄种植的土地," 济麦 22" 的亩产为 671.79 公斤;传统有垄种植模式," 济麦 22" 的亩产为 620.17 公斤。示范田与对照田相比,有效种植面积增加 11.1%,平均亩增产 51.62 公斤,增产 8.3%。

肥城金丰粮食合作社理事长荆海军也做过类似的对比实验。"2021 年,我们分别对比了 500 亩喷灌玉米和 500 亩大水漫灌玉米的产量,一个平均亩产 1400 斤,一个平均亩产 1200 斤,效果非常明显。" 他说," 合作社现有 1800 亩土地,正在逐步推行新模式,今年还有 400 亩准备加入合作社,也会尽快安排上。"

▲双鸭嘴移动式喷灌

亩产提高了,种植户的收入也自然跟着 " 水涨船高 ",而且经营土地面积越大,收入增加越明显。

" 以 1000 亩土地为例,采用‘减垄增地’模式,就能比有垄种植多出 100 亩的有效种植面积。" 王梅说," 按照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种植,两种作物的平均亩产都增加 90 斤的话,增产总量就能分别达到 9 万斤。2021 年,当地粮食平均市场价为小麦 1.2 元 / 斤、玉米 1.3 元 / 斤,种植户能实现增收 22.5 万元。"

不仅如此," 减垄增地 " 后,每年每亩土地可节约水电费 60 元左右,1000 亩土地总计节约 6 万元。通过增加收益和减少支出,种植 1000 亩粮食,增加的经济效益可达 28.5 万元,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

" 减垄增地 " 模式助推农业现代化

从安驾庄镇一路往东,只要半小时左右的车程,就能到达岱岳区马庄镇,这里是 " 汶阳田 " 的核心区域,去年 " 升级 " 出近 2 万亩的 " 减垄增地 " 模式土地。

5 月 3 日 8 时 58 分,泰安岳洋农作物合作社负责人李宁完成了例行的繁种田巡视后,在朋友圈发了一组照片,并配上了 " 整齐划一的繁种田,你就说标不标准吧 ……" 一段文字,满眼的麦苗绿油油,满屏的麦穗沉甸甸。

"2015 年起,合作社就开始逐渐实施水肥一体化,到 2019 年,1300 多亩土地,全部实现了‘无垄’种植。" 李宁说,摒弃了大水漫灌的模式之后,他们每年灌溉节水能到 40% 到 50% 左右," 尽管我们紧邻大汶河,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以进行大水漫灌,但无论是从资源角度还是效率角度来说,使用微喷带的效益都更加明显。"

在李宁看来,不管是立杆式喷灌、平移式喷灌、地埋式喷灌,还是微喷带喷灌,都有效地让 " 减垄增地 " 模式助推农业现代化,也更好地实现了农业生产增产增效。" 相对来说,我更推荐微喷带灌溉,它的浇灌均匀度更好一些。" 他说," 还有平移式灌溉效果也不错,就是投入会大一些,肥城地龙合作社汪龙那里就有一套设备。"

按照计划,岳洋合作社田地里,小麦收割前的最后一次浇水也就是灌浆水,将于 5 月 15 日左右开启,只要 5 天左右,1300 多亩土地就能全部浇完。" 大水漫灌的话,大概需要 3 周以上。早了,达不到效果;晚了,就会耽误麦收。" 李宁说," 浇完水就等 6 月 8 号左右的收割了,全部机械化大概 4 天就能完成。"

收割如此迅速,不仅仅得益于机械化的大规模使用,李宁表示,平整的土地更有利于机械化操作,尤其是收割机 " 块头 " 特别大,之前有田垄的时候,掉头比较费事,收起来的小麦净度也不是很好。去垄之后,收割机在田野里简直是 " 健步如飞 "。

看着整齐的大块麦田,李宁也特别期待今年的收成。" 去年秋汛影响还是有的,播种毕竟晚了。" 他说," 但是经过加强管理,精细灌溉,今年的苗情好于预期,丰收在望。"

" 减垄增地 " 模式继续进行种植试验

" 看这个长势,很有希望达到 1400 斤上下。"5 月 2 日 15 时 15 分,肥城市地龙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社员李加云,正在利用移动式喷灌机给试验田浇水,看着近 200 亩的小麦长势正旺,他不禁这样说。李加云今年 70 岁了,一辈子务农,以前自己种地,想不到土地上能实现 " 减垄增地 ",更想不到亩产能到 1300 斤以上。

▲肥城市地龙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的移动式喷灌机作业

合作社负责人汪龙在一边听着李加云的话,一脸微笑。" 这边是按照有垄与无垄两种模式来进行种植的,还有 3 个小麦新品种,主要是看哪种组合效果更好。" 汪龙说," 合作社北面,与郭瑞勇紧挨着的麦田,全部是地埋式喷灌系统,这是肥城市农业农村局投入 50 多万元上的示范项目。"

" 我们在安驾庄镇蔡家颜子村、安庄村、护驾院村、东赵村等,打造了 2400 亩的核心示范区,汪龙、郭瑞勇等都是示范种植户。" 王梅说," ‘减垄增地’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示范区会采取多种方式生产,通过对比,让更多种植户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种植模式。"

王梅表示,各地区在推广 " 减垄增地 " 模式时,一是要从地块的实际情况出发,二是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作出合理选择,比如微喷带经济实用,维修也比较方便,就更适合大范围使用。"

" 我们会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门的工作,用更加详实的数据支撑,为模式的完善和推广贡献力量。" 汪龙说," 比如地埋式喷灌系统是我们新上的项目,增产效果到底如何,还要等今年的种植结束之后才能确定,我们非常期待。"

我市全域推广 " 减垄增地 " 模式

" ‘减垄增地’模式,不仅能增加有效种植面积、推动农村耕地规模化经营、加快节水农业发展步伐,还能拓展社会化托管服务范围、加快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农业。" 泰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士科表示,数字农业颠覆了传统种植管理理念,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好处这么多,推广当然要跟上。

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 减垄增地 " 是我市今年重点推进的改革任务之一,要在全域内推广,旨在打造 " 成方连片 " 高产田。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我市共推广 " 减垄增地 "48.77 万亩,单是 2021 年就推广 13.87 万亩,其中肥城市 4.33 万亩,岱岳区 2 万亩,其他县(市、区 ) 、功能区 7.54 万亩。

以肥城市和岱岳区为例,两地都从各自实际出发,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肥城市财政投资 1000 万元,出台补贴、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给经营主体一定补贴,并与省农担公司合作,推出喷灌节水设备购置惠农贷产品;同时积极推广小麦全成本保险,通过农担融资、保险托底,解除经营主体的后顾之忧。

岱岳区先后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水肥一体化等项目资金 200 余万元,将 " 减垄增地 " 与设施节水相结合,通过推广节水设施,鼓励扶持种粮大户、合作社等采取 " 减垄增地 " 模式,让小畦变大畦,提高了种粮的规模和效益。

……

王梅和汪龙一直在交流着关于今年试验田的内容,也有下一步示范区建设的内容。不管是政府工作人员,还是种植大户,都在研究、利用、推广 " 减垄增地 " 模式,里面的 " 道道儿 " 很多,收益也很多。

李宁发了朋友圈 7 个多小时后,荆海军留言 "very nice",并附加了一个 " 牛 " 的表情。荆海军知道,李宁也知道,不管是自己的麦田,还是其他种植大户的麦田,即将迎来又一轮收获的繁忙。

郭瑞勇灌溉的时候,微喷带上方的水雾折射出阳光的闪亮。而在那微微吹来的暖风里,或大或小的水珠与麦杆麦穗撞击着,发出沙沙的声音,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演奏起丰收的乐章。

【泰安日报社 ·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高杨 编辑 乔雨晴 审核 王天姿】

相关标签

一体机 效果 田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