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 今天,是高考倒计时 30 天,我想对所有考生说,曙光就在前头,希望已在脚下!"5 月 8 日,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通过现代快报 " 一起向未来 · 2022 校长说 " 栏目,再次为所有高考考生送上新一年的鼓励和祝福。殷切的嘱托和深情的问候感染了许多人,在高考前的这段冲刺时光,乔旭勉励大家:" 越到最后,越关键。"
历史悠久,这里科研 " 空气 " 浓厚
南工大的办学历史可溯源于 1902 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2001 年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是首批入选国家 "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2011 计划)的 14 所高校之一,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 A 类建设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120 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从这里走出,投身各行各业,在各自的岗位上闪闪发光。今年 5 月 19 日,南工大也将迎来建校 120 周年纪念日,与南京其他 8 所名校同庆生。
这里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7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9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29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 18 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4 个。
这里是全省唯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6 类 7 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的高校,独特的创新创业基因在此处迸发,科研氛围十足。
这里能见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从实验室中走出来,变成现实。南工大与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研发中心 100 多家,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这也成为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 " 资本 ",同时学校也在探索 " 大师 + 团队 "" 教学 + 科研 " 和 " 基础 + 应用 " 等人才培养模式。
群星璀璨,8 名校友入选 " 中国化工 百年百人 "
作为一所立足化工学科的高校,无数璀璨的星光从此处启航。南工大拥有国家最早一批建立的化学工程学科点,化工学院创始人时钧院士被誉为我国化工高等教育的一代宗师。
在校园里,一座时钧先生的雕像静静矗立在老校门旁。时钧院士也是南工大的一面旗帜、一座丰碑,他 " 桃李满天,弟子若云 ",培养了近 20 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大批杰出的科学、工程与管理人才,包括闵恩泽、张存浩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多年来,南京工业大学秉持 " 明德 厚学 沉毅 笃行 " 的校训精神,心怀 " 国之大者 " 培养了数十万学子,其中不乏中国摩天大楼钢结构第一人陆建新,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总指挥陈卫国,冬奥火炬 " 飞扬 " 项目负责人林生兵等校友。
日前,中国化工学会在学会成立 100 周年纪念大会上发布了 " 中国化工 百年百人 "。在此次评选中,南工大共有 8 位校友入选,他们是时钧、陈家镛、闵恩泽、陆婉珍、张存浩、曹湘洪、欧阳平凯、时铭显,前辈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深情邀约,校长携手 4 万余名师生等候新生到来
南工大力倡把论文写在车间里、装置上、产品中,科研与实践多元融合,做到研究与社会价值并举,走出了一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特色发展之路。制浆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等一大批科研成果代表国际领先水平,得到广泛运用,产生巨大效益,彰显了学校的实力、魅力和担当作为。
" 踏上新时代新征程,学校正向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的战略目标踔厉奋发、阔步前行!" 关于未来,乔旭这样定位学校,同时他也勉励同学们," 你们历经十多年寒窗苦读,即将收获高考胜利的硕果。荷花定律告诉我们,一朵荷的绽放到满池荷的盛开,只需要三十天。希望大家在最后三十天里咬紧牙关、加速冲刺、奋力拼搏!"
最后,乔旭向所有高考学子发出深情邀约:" 满池风荷举,静候学子来。我是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我和四万余名师生等待你们的到来!"
通讯员 杨芳 严励 现代快报 + 记者 李楠 戴明夷 刘惠勤 / 文 赵杰 苏蕊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