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年了,我的眼泪早已经淌干了。现在案子终于破了。"5 月 7 日,当西固公安分局刑侦直属大队的民警贾佳佳来到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一处朴素的农家院,告诉被害人张某的母亲 16 年前命案积案侦破的消息时,72 岁的老人用颤抖的声音说道。这一刻,民警觉得,8 个多月以来所有的艰辛和汗水都有了更深的意义。
2006 年 4 月 17 日晚 11 时许,兰州市西固区西固巷发生一起命案:被害人张某被他人持刀刺中背部致肺部破裂大出血,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案发后,西固公安分局立即抽调警力全力侦查,开展了大量调查走访工作,但未找到有价值的线索,案件侦破工作陷入僵局。16 年来,案件卷宗已经泛黄,办案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但西固公安分局始终未放弃对该案的侦查,两代西固刑警对凶手的追踪一直在接力进行中。
今年以来,西固公安分局党委再次向命案积案发起凌厉攻势,统筹优势警力资源,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形成整体工作合力,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开展破案攻坚行动。民警以中心现场为圆心,600 米为直径,对重点区域内 10000 余名住户、租客逐人进行了摸排,经过 7 个多月的艰辛工作,民警发现案发前租住在现场附近的一甘肃天水籍女子马某案发后就离开了西固区,行迹非常可疑。民警遂立刻奔赴马某现居住地甘肃天水开展调查取证工作。但马某是文盲,且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对民警的询问始终闭口不言。通过民警耐心细致讲政策、讲法律、讲情理,马某终于说出案发时自己曾在租住的院落内目击一背部被刀刺伤的男子从同院租住的马某某房间内走出的重要线索。得知这一线索,民警异常振奋,顾不上几个月持续作战的疲劳,马不停蹄开展工作。根据马某某回忆,案发时持刀刺伤被害人的正是自己当时的男友 " 唐哥 ",但对 " 唐哥 " 真实姓名和具体情况一无所知,只知道他姓唐,是临夏永靖人。民警遂根据此线索再次开始 " 大海捞针 " 式排摸调查。通过对符合条件的 9000 余名临夏永靖籍唐姓男子逐一 " 过筛子 " 式甄别,犯罪嫌疑人唐某彻底浮出水面,抓捕工作迫在眉睫。
5 月 1 日下午 6 时,持续架网布控了 30 多个小时的民警决定收网。通过大量外围工作,民警们摸清了唐某的活动规律。在其准备外出购物时于小区门口将其一举抓获。民警根据唐某职业特征、生活经历、家庭成员等制定了详细周密的审讯计划。不出所料,审讯初期,唐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矢口否认、拒不交代。民警朱亚伟了解到唐某的儿子大学刚毕业正在找工作,于是以拉家常、聊生活的方式作为切入点,从其儿子角度进行亲情感化,并多次阐述刑诉法中认罪认罚从宽原则,使其放下防备心理。最终唐某如实供述了因情感纠葛,自己 16 年前持刀将被害人刺伤致死后潜逃的全部犯罪事实。至此,这桩 16 年前的命案积案成功侦破,被害人得以沉冤昭雪。目前,唐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案件后续工作正在开展。
西固公安分局办案民警历时 8 个月、走访 20000 余人,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破案关键证人,完成了 " 比大海捞针还难 " 的工作。此案的成功侦破,只是近年来西固公安屡破命案积案的一个缩影,是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的生动实践,是 "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 执法理念的生动诠释,是充分发扬 " 敢啃硬骨头 " 刑侦精神的硕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伊晓明 特约记者 李军利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安娜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