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22-05-08
30省份人口数据公布,这些省份负增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据中新网报道,除了吉林之外,已经有 30 个省份公布了 2021 年人口数据。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 年末全国人口 141260 万人,比上年末仅增加 48 万人。从地方层面来看,不少省份的常住人口已经出现了负增长。其中,黑龙江 2021 年末常住总人口 3125.0 万人,比上年减少 46.0 万人;河北减少 16 万人,甘肃减少 11 万人,内蒙古减少 2.83 万人,北京减少 0.4 万人,贵州减少 6 万人,陕西减少 1 万人,山西减少 10.02 万人,江西减少 1.46 万人。

多个省份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江苏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至少已经有 10 个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包括黑龙江、辽宁、重庆、内蒙古、湖南、湖北、上海、江苏、河北和山西。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 ( 通常为一年 ) 人口自然增加数 ( 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 ) 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 ( 或期中人数 ) 之比,用千分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其中,江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1.12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此外,黑龙江、辽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黑龙江人口出生率为 3.59 ‰,死亡率为 8.70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5.11 ‰。辽宁全年出生人口 20.0 万人,出生率 4.71 ‰;死亡人口 37.7 万人,死亡率 8.89 ‰;人口自然增长率 -4.18 ‰。

为什么东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这么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冯文猛对中新网 " 中国新观察 " 栏目表示,出生和死亡情况会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东三省人口出生率比较低,死亡率相对较高。

冯文猛指出,出生率比较低,是因为东北三省人口中,年轻人口较少,这主要是东北地区近些年人口外流情况比较严重,当地气候因素、近些年的经济增长及就业等问题导致大批年轻人外流,婚育期人口的下降自然导致生育减少。死亡率较高,是因为年轻人口外流也导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相对更高,老年人数量相对多,也导致死亡人数相对增加。所以,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就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东北人口 10 年减少 1101 万人,其中,黑龙江减少了 646 万多人,是流失人口最多的省份。辽宁 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 25.72%,为全国最高。

广东为什么这么能生?

从出生人口来看,中国第一人口大省广东占据第一的位置。广东也是全年出生人口唯一在百万人以上的地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 年全国出生人口 1062 万人,照此计算,广东的出生人口占全国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了 11%。

数据显示,广东 2021 年末全省常住人口 12684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60 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118.31 万人,出生率 9.35 ‰;死亡人口 61.12 万人,死亡率 4.83 ‰;自然增长人口 57.19 万人,自然增长率 4.52 ‰。

广东为什么这么能生?冯文猛认为,广东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主要的人口流入地,大量的年轻流动人口流向广东,因此从当前的年龄结构来看,广东是相对比较年轻的省份,流入广东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到了结婚生育的年龄,所以,生育小孩数量也比较多。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东 10 年来增加人口超过 2170 万人,为全国最多。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广东省卫健委新的生育登记管理办法取消生育审批的消息成为网络热点。

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陆杰华表示,自 2013 年 " 单独二孩 " 到 2021 年开放三孩,生育政策持续在进行调整。然而,实际上三孩、四孩家庭少之又少。因为生育率与婚恋成本、养育成本、教育成本等诸多因素都有较大的关系。

《半月谈》:打通生育堵点

安居问题不可忽视

据《半月谈》评论称,自三孩政策实施以来 , 我国多地发布生育支持政策 , 其中包括购房补贴、公租房保障、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如北京市将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纳入公租房优先配租范围 ;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向生育二孩、三孩的户籍家庭提供数万元购房补助 ; 浙江省宁波市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提高首套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在我国民间传统观念中 ," 安居 " 被置于 " 乐业 " 之前。在当前人口生育率偏低的严峻形势下 , 出台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 尤其是针对住房保障问题,这对于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十分必要。

现实生活中 , 住房作为大多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 , 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年轻人对于结婚生育的选择。一些年轻夫妇自己尚无 " 立锥之地 ", 或 " 近忧 " 现有 " 蜗居 " 容纳有限、房贷高企 , 或 " 远虑 " 将来为子女买房难,围绕着安居的种种因素压抑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对症打通生育堵点,方能药到病除。要让年轻人敢生、想生、乐生 , 降低年轻家庭居住成本、缓解住房焦虑是必须破解的难题之一。从市场上看,年轻家庭是购房的主要刚需群体 , 也是对房价较为敏感的群体。要毫不动摇坚持 " 房子是用来住的 , 不是用来炒的 " 总基调 , 因城施策 , 让年轻人购房少点负担、少些纠结 , 遏制高房价对青年人生育意愿的挤出效应。

同时,应打好组合拳 , 进一步落实公租房和人才房保障、增加购房补贴、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鼓励生育政策。近年来 , 在房地产市场以外 , 各个城市通过增加公租房、人才房等政策性住房供给 , 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 , 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扎根城市。然而,也应看到,巨大住房需求与现实供给之间尚存在不小的差距。未来,应想方设法增加保障租赁房总量 , 提升保障房品质 , 完善租赁政策 , 坚持租购并举 , 让有刚需的青年人实现居者有其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