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田园麻江 2022-05-09
麻江:非遗刺绣 出彩五一“黄金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五一 " 假期,随着旅游市场逐渐回暖,各类非遗产品也俏销市场,而麻江绣娘将 " 小长假 " 变为 " 生产黄金周 ",紧盯市场需求,抓生产、赶订单,为经济发展积势蓄能。

乘着旅游市场回暖的春风,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为全力保障云南、浙江、湖南等地旅游市场订单需求,开足马力、加大生产,积极赶制各类非遗产品,供应 " 五一 " 旅游市场。

" 五一期间,我们收到了 20 笔订单,金额大约在 14 万左右,比平时订单增加了 30%,同时我们这段时间也有在为千户苗寨、下司、丹寨、地质博物馆这几个直营店赶货。" 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龙昌丽介绍道。

当非遗遇上市场、兴趣爱好变成职业,传统的针线活显得更具魅力。女大学生肖怡从小就学习刺绣,通过不断地打磨和钻研手艺,如今 21 岁的她,靠着精湛的技艺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让非遗产品更贴合年轻人的喜好和市场需求,拓宽了市场渠道也树立了产品品牌。

" 五一假期的时候,我们为了赶制这些订单,加班加点的赶制了 700 多件刺绣工艺品,只为了把我们的产品送至客户手中 " 肖怡开心的说道。

随着订单量的不断增加,公司通过开班培训的方式,为本地妇女传授刺绣技艺,让本地绣娘们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传承推广了少数民族刺绣非遗工艺。

" 带回家去做的有 150 人,目前我们公司做了三场非遗苗绣培训,培训了 80 个绣娘。" 贵州绣娘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龙昌丽说。

近年来,麻江县大力鼓励和支持民族文化发展,如今已有非遗传承人 67 人,非遗项目 57 项,苗族织锦、瑶族枫脂印染、苗医骨髓骨伤药膏等民族瑰宝成了麻江人民致富的 " 指南针 "。

麻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非遗中心主任赵龙才介绍说:" 我们打造了以麻江县非遗创意工坊为核心的文创基地和旅游商品街区,培育了多家具有麻江代表性的非遗品牌,开发了非遗文创产品 60 多种,年销售总额超过 500 万元,带动就业 200 多人 "。

通讯员 夏恒

编辑 周欢 / 统筹 潘欢欢 / 签发 吴如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