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做好兰州新区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正式印发,为新区做好 2022 年 " 三农 " 工作指明了方向。《方案》明确指出,新区要在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三产融合、四化同步、城乡统筹,稳步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共同富裕先行区。
四方面着手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方案》指出,要通过落实 " 长牙齿 " 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持续加大农田建设力度、完善水网建设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四方面着手,持续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 完成 10 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项目建设 "" 实施全域国土空间整治 "" 新建一批水源调蓄工程 "" 实施农村供水管网维修养护、更新改造工程 "…… 在执行耕地保护硬措施的同时,《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将 "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 这一重要指示落到实处。
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在完成省上下达粮食生产 5 万亩、1.5 万吨任务的基础上,力争再扩种 1 万亩。这是《方案》中对粮食生产任务做出的要求。为达到这一目标任务,新区将通过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健全粮食储备体系等一系列有效手段,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合理保障种粮收益,提高种粮积极性。
《方案》提出,在保障 " 菜篮子 " 产品生产供给方面,要坚持设施和露地蔬菜种植并重发展,不断提高蔬菜供给和应急保障能力,加强蔬菜基地建设;要持续推进设施农业扩种提质增效,推进双创基地食用菌生产基地满能投产;要加快扩大牛羊猪肉和奶业生产,实现蔬菜、畜禽肉、蛋、奶有效供给,尽可能为全省蔬菜保供多作贡献。
在重要农产品调控方面,将落实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年度存栏 22 万头、出栏 60 万头,能繁母猪稳定在 5.5 万头左右。并且探索重要农产品差价直补措施,加快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提升重要农产品收储调控能力。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转变生产方式
通过大力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持续抓好生猪、奶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做大做强全域现代农业。
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倾力打造新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着力培育壮大养殖企业规模,做强粮油加工企业,提高肉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加快乳品加工项目建设,扩大饲料加工产能。
鼓励发展设施农业和新型生态循环设施养殖,创建数字农业农村创新中心和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对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在政策和资金上重点倾斜支持,持续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持续放大品牌培育效应,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战略协调推进机制,建立产业振兴标准体系,提升仓储冷链物流能力,加强农产品 " 三品一标 " 建设。
健全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持续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发展,进一步加快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充分发挥新区区位优势,挖掘乡村旅游资源,构建乡村旅游服务体系,鼓励建设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业态,实施 " 数商兴农 " 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发展农产品网络直播带货、社区配送、同城配送等新业态业务,进一步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加快实施循环农业重大带动性工程项目,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深入推进乡村美化绿化行动,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继续落实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实施拆迁村农民转市民的质量提升行动,合理引导灵活就业农民工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范村级公益性岗位管理,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同时《方案》明确,将加大移民搬迁集中安置支持力度,启动移民安置三期工程,全流程精细化做好移民承接安置。完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加大安置点产业培育力度,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落实搬迁群众户籍管理、合法权益保障,社会融入等工作举措,提升安置社区治理水平。
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 " 两手抓 "
乡村建设方面,将形成以园区为中心、以镇为节点、以农村为腹地,推动形成园区镇村功能衔接互补融合发展的格局。通过健全完善乡村建设实施机制,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稳妥有序推进。
乡村治理方面,抓实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创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着力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
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安娜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