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和长江有个悠长悠长的故事。
万里长江从雪域高原奔腾而来,在南京段放慢了脚步,变得温柔而宏阔。这条养育万物的生命之江滋养着南京,诞生了璀璨的南京文化。
南京和长江的故事,究竟是怎么样的?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博物总馆主办,南京市博物馆承办的《从秦淮河到扬子江——古代南京段长江文物特展》将于 5 月 18 日 " 国际博物馆日 ",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正式开展。300 件(套)精心挑选的文物,将从不同角度,来讲述南京和长江的故事。
300 件套文物,绝大多数是首次亮相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全长 110 余公里,自东向西汇入长江。
扬子江,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原为长江下游江段的别称。
从秦淮河到扬子江,南京文化因江而生,拥江融合,伴江而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衍生出不同的时代内涵。
大江东去,数千年的奔涌,在南京 275 公里的长江两岸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 60 万年前 · 南京直立人Ⅰ号头骨化石
" 从秦淮河到扬子江——古代南京段长江文物特展 ",汇聚了来自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市博物总馆等 4 家文博单位的 300 件(套)文物,绝大多数文物都是首次从库房走向公众。从 60 万年前的南京直立人 1 号头骨化石到 6000 年前的三足陶鼎、有孔石斧、玉璜,从 4000 年前的玉饰件到战国时期的郢爰,从六朝的青瓷书刀、金指环、人面纹瓦当到明朝的各种金饰件 …… 南京与长江的故事,穿越万年,娓娓道来。
△新石器时代 · 玉璜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展览共分为 " 大江来从万山中 山势尽与江流东 "" 钟山如龙独西上 欲破巨浪承长风 "" 江山相雄不相让 形胜争夸天下壮 " 和 " 从今四海永为家 不用长江限南北 "4 个单元,描绘了南京依托于长江,由江南聚落发展为大一统王朝首都的历程。
△明 · 葫芦形金盒
60 万年前,南京直立人群居生活
她,高鼻子,长相端庄,1.3 米高,生活在 60 多万年前。
他,高 1.5 米左右,可能已经会说话,30 多岁去世,生活在距今二三十万年前。
1993 年,南京汤山葫芦洞发现了两个头骨,其中 1 号头骨为女性,2 号头骨为男子;两个人虽然同在葫芦洞被发现,但两人生活年代相距甚远,最起码相差 30 万年左右。如今,两个头骨都是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因为太珍贵,这么多年来,1 号头骨化石和 2 号头骨化石很少和观众见面。
这次展览,1 号头骨和 2 号头骨,都会展出。
对于 1 号头骨和 2 号头骨,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许汉奎曾经做过详细的研究。他认为,生活在 60 万年前的女直立人,个头 1.3 米左右,去世前遭遇过一场极大的病痛,最终生命被病魔夺走。" 全世界发现的猿人头骨中,这是唯一一块可以看出病灶的。" 许汉奎说,从头骨和牙齿来看,女直立人死的时候年龄也就 21~30 岁之间。这种年龄在现代是青年,但在几十万年前却已是壮年。
几十万年前,南京直立人生活的环境相对恶劣,身体壮实,过着群居生活。许汉奎曾介绍说,成年南京直立人个头普遍在 1.4~1.5 米之间,女性稍矮,1.3 米左右,体重大约为 100 斤。
由于 2 号猿人比 1 号猿人晚三四十万年,因此专家推测,他或许已经会说话了。
2500 年前,不一样的烟水气
南京城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的?这段历史,长江和秦淮河也是 " 见证者 "。
一组西街越城遗址出土的陶器,带你走近 2500 年前南京城的烟水气。灰陶尊、灰陶罐、褐陶壶、褐陶釜、红陶罐、角把鼎 …… 它们虽然不如现在的生活用具精致细腻,但在器型、装饰上也颇有讲究。灰陶尊有着圆鼓鼓的大肚子,上面装饰着网格纹,看起来和现在流行的纹样还有点像。
西街越城遗址位于现在南京中华门外。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长江和秦淮交汇之地。越城因江而筑,临江控淮。这是南京城区最早的古城邑,是南京建城之始。
△战国 · 郢爰
南京,为什么被称为金陵?来自战国的郢爰告诉你答案。这是当时人们使用的钱币,黄金质地,至今仍金光闪闪。楚威王七年(前 333)灭越,在今南京清凉山设立金陵邑。传说中,楚王在此埋金,以镇金陵王气。当时,清凉山西麓正是长江东岸,金陵邑城临江控淮,位置十分险要。这是南京城区行政建置之始。
△东吴 · 青瓷网格纹双系罐
1500 年前,秦淮河边成世家大族安宅首选
"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写到的吴宫、晋代的器物是什么样的?这场特展将带给你更直观的感受。
△东晋 · " 笑脸 " 金饰件
雨花台区窑岗村出土的青瓷网格纹双系罐,底部刻着 " 当值还都 ";东晋温式之墓出土的金饰件露出谜一样的 " 笑脸 ";六朝世家大族墓出土的心形玉佩精巧细腻 ……
△东晋 · 心形玉佩
六朝时的南京,为什么能激发后世诗人无限的怀古诗思?展览中介绍,孙吴在长江边修筑石头城,开启了南京的六朝时代,引领了长江流域及整个中国南方地区的发展;晋室衣冠南渡,东晋南朝融南北文化,中华文明的中心第一次转到南方。六朝时期,建康城成为与古罗马齐名的东方大都会。长江流域第一次代表了传统的中国,成为中心所在。
东晋时期,建康城内人口激增。秦淮河南岸的大长干、小长干,成为世家大族安宅首选。当时的长干里地区坊里栉比、市肆林立,成为建康城繁华、热闹的所在。
秦淮河边的颜料坊地块,先后发现了与古渡口相关的河道、驳岸、道路、堤坝等特殊遗迹。可以证实,这里是六朝至隋唐时期秦淮河岸的一处重要渡口。
△唐 · 长沙窑酱釉胡人座骑
展览中,秦淮区颜料坊六朝遗址、皇册家园六朝遗址出土的文物都来到了现场,包括青瓷釉下彩残片、青瓷莲花碗、木牌、木简等。
△明 · 嵌宝石方形金盒
600 年前,南京跨过长江,向着海洋扬帆起航
上过热搜的 " 明朝贵妇方形链条包 " 你还记得吗?纯金打造的华丽 " 包身 ",光芒熠熠的宝石装饰 …… 让网友们大呼:想要!这件小包的真名叫 " 嵌宝石金盒 ",属于明代黔国公沐斌的夫人梅氏。
明代贵族有多喜欢黄金?光是黄金饰品还不够,他们还有黄金餐具。这次特展中,你可以看到一套曾属于明代蕲国公康茂才的黄金餐具:1 件金碗和 1 件金盘。两件餐具都不是很大,其中,金碗口径 7.7 厘米,高 2.5 厘米,身上没有什么纹饰。虽然过去了 600 多年,它的表面也只有一些刮擦痕迹,整体依然闪闪发光,焕发 " 豪 " 气。
拥有 " 金饭碗 " 的康茂才,是龙湾之战的大功臣。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军顺江而下,兵临建康,朱元璋军在龙湾设伏邀击,大获全胜,史称龙湾之战。这是明朝建国历程中最凶险的时刻之一,朱元璋自此一跃成为南方最强大的势力,奠定了统一全国的基础。
1368 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自此,南京的辖区第一次越过长江,成为中国统一王朝唯一在长江流域的都城。
南京,从秦淮河到扬子江,扬帆远航,驶入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明 · 墨书瓷碗
船用构件有木浆、造船工具有铁钉铁斧、生活用品有白釉、青花、墨书瓷碗 …… 这次展览中,南京宝船厂遗址出土文物,诉说着宏大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南京不仅是郑和下西洋的决策地、下西洋船只的重要打造基地,还是郑和船队扬帆远航的出发地。郑和船队自龙江关出水七下西洋,长江文化与海外文化融合。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张文颖 刘静妍
(南京市博物馆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