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5-11
抗疫没有假期:一名黄埔政研干部的万字支援日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 抗疫情,须科学;防护服,离不了;穿脱法,有诀窍;一口罩,二头套;穿大白,第三要;四眼罩,五鞋套;第六步,戴手套 ……" 这段自创的《防护服三字经》,在黄埔支援白云第九小组中广为流传,看似简单的几段文字,却及时守护了 " 疫 " 线队员们的安全。

而这,只是万字支援日记《抗疫没有假期》的一个细节。日记的作者,名叫赵冬冬,来自广州开发区政策研究室,平日里是一名甘当幕后的 " 笔杆子 ",但在这次紧急支援任务中,他闻令而动拿起了 " 枪杆子 ",担任第九组组长,在五一假期期间带领 25 名队员始终战斗在防疫最前线,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关键时刻 " 过得硬、顶得住、拿得下 " 的政研干部风采。

一部万字支援日记传递黄埔铁军战 " 疫 " 风采

不到 3 小时,近 300 名党员干部迅速集结,封控区随处可见最美黄埔逆行 " 身影 "。不到一晚,近 20000 个 " 水马 " 紧急驰援,筑起了 16 公里的防护 " 长城 "。不到一天,1500 名队员听令而行,用劳动致敬五一假期,果断冲到最危险的抗疫一线。

" ‘黄埔铁军’这四个字,平时经常听、经常讲、经常用,但它更多的是一个精神标识和象征,而经历过这次支援行动,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黄埔铁军,什么是黄埔速度,什么是黄埔标准。" 说起写支援日记的初衷,赵冬冬说," 自己都为自己感动。"

疫情防控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更是检验初心使命的考场。在任务中,他一次次见证着黄埔铁军 " 敢打苦仗、善打硬仗、能打胜仗 " 的精气神,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于是决定拿起笔,用文字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 近 2 万字的日记里,有我们黄埔铁军奋力抗疫的劲头,有队员们创新抗疫战法的探索;有抗疫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有突发状况的问题不足 …… 希望能助力我们自己提升战时疫情防控能力,也希望大家一起记住这段难忘的日子。"

一场 " 火线 " 培训诠释黄埔铁军善战巧战

能打硬仗固然重要,但会打、善打、巧打胜仗更为重要。

这次支援白云疫情防控,突出的是一个 " 快 " 字,要与 " 病毒 " 抢跑。那留给黄埔铁军们准备的时间就十分紧张,有些队员从接到任务到出发甚至不到 20 分钟。连换洗衣服都来不及准备,更不用说抗疫技能的学习培训了。

赵冬冬第二天就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尽管通过视频进行了简单培训,但很多队员对大白的穿脱和消杀明显不够规范,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风险。

他迅速找到网格的医护队,请求他们为队员们临时组织一场 " 火线 " 培训。" 虽然看过相关视频,但看懂和会操作还是两回事,大白穿脱尤其是消杀的很多细节都被忽略了。很感谢这场及时的培训,为我们自身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队员们自发地为医护人员鼓掌致谢。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巩固防护服穿脱技巧,赵冬冬根据培训内容,并参考网络资料,连夜整理了 360 字的《防护服三字经》,发给队员们随时参考对照,确保了全组队员百分之百安全进驻、安全撤出,顺利完成了支援任务。

一堂 " 微党课 " 擦亮黄埔铁军政治底色

支援以来,队员们夜以继日、连续作战,身体十分疲惫,心理也备受考验。

为鼓舞士气,赵冬冬利用工作间隙和队员们一拍即合,要亲自动手制作一面属于自己的战旗。说干就干,他们就地取材,找来一件蓝色隔离衣,裁成旗面。" 蓝色代表健康、平安,在这个场所特别贴切,看着都温馨。" 有队员说。

就这样,一幕生动的画面在古色古色的戴氏大宗祠上演了:队员们紧紧围着赵冬冬,群策群力制作属于他们自己的战旗。他一边把 " 黄埔铁军 " 几个大字写在旗帜上,一边给队员们讲起那段感人的故事。

" 新中国成立时,革命先辈在狱中靠想象制作五星红旗,用一针一线绣出了对信仰的忠诚和坚守;如今我们也在特殊战场上制作属于自己的战旗,用一笔一画描出对初心的向往与担当。"

" 突然发现,这不正是一堂生动的‘微党课’吗?顿时感觉热血沸腾、力量十足,令人难忘。" 来自永和街道的试用期公务员吕雪说。

在这面战旗的激励下,第九组队员实现了支援期间全勤出战、尽锐出击的目标,为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贡献了重要力量。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通讯员 周翼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