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5-12
防控一线“干”字当头,黄埔铁军交出“靠埔”答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4 月 28 日到 5 月 9 日,2005 名 " 黄埔铁军 " 奔赴白云区人和镇一线支援防控工作。情况复杂多变,各支援队各有各的难题。面对人员复杂、底数不清的情况,如何快速精准掌控大局?原有社区工作人员全部隔离," 外来干部 " 如何挑起大梁?他们,用 " 敢干、快干、善干 " 交出了一份 " 靠埔 " 答卷。

当社区工作人员全被隔离后 ……

黄埔区九佛街道工作人员张金嘎所在的支援分队,支援白云区人和镇人和社区疫情防控十多天。

支援进入第四天时,这支分队开始包干人和社区南片,承担该社区约三分之一的抗疫工作。当地原有的工作人员已全部被隔离,他们瞬间从 " 配角 " 成了 " 主导者 "" 组织者 "。人手不足,支援队就地吸纳 8 名小区物业保安进抗疫队伍。

" 脚下有土,心中有谱。" 张金嘎说," 既然一个社区干部也没有,我们就用脚步丈量社区。" 分队里的张海峰是黄埔区新龙镇工作人员,他在排查红码人员时,发现桥北小区住户名单与实际人员尚有一定出入。深夜,他重新穿上防护服,与医护人员一道再次扫楼,直到实现底数清晰。

与时间赛跑,抢战 " 疫 " 先机

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人员毕继超所在支援分队的 " 主战场 ",是白云区人和镇高增村第一网格。高增村是此次疫情防控工作 " 一线中的一线 ",其中第一网格的形势最为严峻。

时间紧,任务重。4 月 28 日下午,接到支援通知后,不到半个小时,该支援分队第三小组的 10 名组员集结完毕,2 个小时候后便抵达支援目的地。当晚,这支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最小年龄仅 22 岁的年轻队伍,作为突击队率先下沉,工作至次日凌晨 3 点,完成了上门摸查 28 户高危密接的任务,为下一步工作部署提供了精准情报。

由 30 人组成的支援分队,仅用两天时间就实现了 " 定人定点定位定责 " 科学分工,从脱衣、消杀区域混合,到一脱二脱、消杀规范;从社区底数不清到挨个上门逐步建立起 1681 人的全员台账,摸排精准度大大提升。

" 最大的心愿就是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

" 幸好你们来了,缺人手啊!" 看着紧急赶来的黄埔区支援队,白云区西成村村委干部激动地说。

5 月 5 日,得知西成村新增确诊病例,来自黄埔区政协的陈小飞请缨出战。此时的西成村不仅要进行全员核酸,还需解决村民的物资配送问题。一到现场,陈小飞便带领队员对物资进行核对分配,从上午 9 点到晚上 7 点,整整 10 个小时,将 12 箱冷冻食品和 30 大篮日常果蔬分成 3216 份,解决 608 户居民的物资配送需求;协助西成村委会收集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 6422 人。

陈小飞说,自己做了一个流程图,将工作人员分为拣货员、送货员和联络员等几组,并在网购平台每日推出四类套餐供村民选购。" 人员分类、物资分类清楚后,整个流程变得非常清晰精准,分拣时间由原来的至少 18 个小时缩减到 10 个小时之内,大大的提高了配送的效率。"

有 " 黄埔速度 " 更有 " 黄埔温度 "

来自黄埔区发展改革局的欧阳龙正是这次黄埔区支援白云区人和镇高增村疫情防控的一名志愿者。

高增村 01 网格红码人员较多,欧阳龙正所在的支援分队迎难而上,向险而行,每天为 1681 名重点人员上门核酸、为 1138 户配送上门物资、转运 610 名高危人员,展示了黄埔铁军 "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 的精神风貌。

疫情防控要有速度,也要有温度。支援队在上门做核酸中发现一名曾在机场滞留的阿姨,因独自被封控在酒店房间,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在电话流调中发现一名孕妇因长期关在窄小的房间,造成身体不适 …… 队员们这类问题反馈至网格负责人,均得到解决。欧阳龙正说:" 疫情防控工作虽然压力很大、节奏很急,但百姓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需要用关心关怀来温暖他们的心,为民分担、替民解忧。"

应届毕业生挑重任,保证封控区群众按时吃饭

肩挑黄埔区支援分队小组副组长重任的蔡志炜,是刚入职广州开发区重点项目推进中心不久的应届毕业生。

4 月 28 日晚,一接到集结通知,蔡志炜毫不犹豫,作为 " 黄埔铁军 " 的一员,火速前往疫情严峻的白云区穗和社区,投身疫情防控一线。

蔡志炜说,疫情出现后,需要对部分区域进行封控、管控,部分群众会因此产生抵触情绪,必须注意方式方法,以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暖心开展工作。" 从上门排查敲门的声音到流调沟通时说话的语气,从接听电话时耐心的解释到重点人群需求的关切,我们时刻将群众的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尺。"

保证群众按时吃饭,保障群众日常生活,是支援分队的重要任务。蔡志炜和同事们利用微信群收集群众生活用品、生鲜蔬果、日常外卖等需求,再一一从封控道路路口取回社区、精准按户投递,用一双双 " 铁脚板 " 打通温情服务的 " 最后一米 "。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通讯员 曾妮 倪昌兴 徐洁芹 张英 钟飞兴

相关标签

安进 答卷 确诊病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