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一线战疫,前方是战场,后方也是战场。指挥部是承上启下的 " 管家 ",在沟通协调中解决一线问题;" 永远在路上 " 的 " 运输队长 ",将急需物资第一时间送到前线队员手中;睡在仓库的隔离酒店保障专班人员,要保障凌晨回来的战疫队员吃上热饭热菜 …… 在 2005 名支援白云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黄埔铁军背后,有这样一群默默战斗的人,他们用汗水筑牢一线人员 " 总后方 "。
既要后方协调调度,也要一线解决问题
在指挥部统筹调度、汇总数据、撰写综合性材料、全天候接听电话 …… 这已是黄埔区委组织部干部蓝世杰第二次驰援白云区疫情防控一线了。他在黄埔区支援人和镇抗疫工作指挥部(以下简称 " 指挥部 ")中担任 " 管家 " 角色,每天外出支援的 15 个工作小组返回时间不同,他要和服务专班留守到最后,全程做好服务保障,经常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在蓝世杰看来,指挥部发挥着 " 承上启下 " 的重要作用。作为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队员只要遇到问题,都可以随时打电话请他帮助协调。
" 一定要到每一个点走走看看,掌握现场情况,更好地为指挥决策提供依据,这是我参加支援工作的切身体会。" 指挥部到达人和镇各村踩点的第一天,当得知人和社区与紧邻的村无法做到空间上的完全分隔,当即到场勘察,马上联系了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迅速协调连夜施工,当天晚上就搭建了 1.1 公里长的水马,以最快速度建立了隔离带。在这些前方与后方通力合作的抗疫行动中,使蓝世杰更加坚信,一定要到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 靠埔 " 运输队长,手绘地图打通抗疫通道
" 前方多条路线封闭,导航不管用,我们怎么过去?"
" 你往前开,我在笔记本上画图,一条条路摸索过去。" 徐春晨翻开笔记本,用笔画下一个叉号。
4 月 28 日下午 3 点,接到支援一线疫情防控的紧急通知后,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 1 个多小时内集结 12 台运输车辆应战。该局工作人员徐春晨带领 7 辆车,将黄埔区支援白云区人和镇疫情防控工作组的 175 余人及大批防疫物资运送至前线。
此次黄埔区支援白云区人和镇疫情防控工作组 15 个小组对应支援点较为分散,支援队伍对白云区各村社点位不熟悉,再加上管控区内实行网格化围蔽管理,车辆导航失灵了。紧急情况下,如何快速将支援人员、紧急防疫物资快速送到火线?思考片刻,徐春晨迅速拿出笔记本,摸黑勘察,此路不通再寻出路。他在纸上画出简略的地图,终于在 4 月 28 日晚上 9 点将人员及物资送至目的地。
支援期间,不同小组的车辆调度、消杀监督等分散在全天不同时间,徐春晨精神高度紧张,他把手机铃声调到最大,生怕错过一个电话而延误 " 战机 "。4 月 30 日凌晨两点半,一阵来电铃声将刚回到驻地昏昏欲睡的徐春晨吵醒。得知支援鸦湖村的萝岗街工作队即将提前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徐春晨立马叫醒司机出发,一个小时内就到达了支援点。
吃住在仓库,日均 2 万步
黄埔区支援白云区防疫工作以来,有数百名一线支援人员入住生物岛上一家酒店进行 " 两点一线 " 管理。为此,生物岛管委会工作人员张耿、沈航,黄埔区商务局的梁宇等五人组成的隔离酒店保障专班小组在封闭的仓库里和酒店里工作了十几天。
保障专班不仅要 " 秒响应 " 一线需求,还要落实每日往返车辆消杀、分批开展核酸检测等工作。保障专班的队员来回走动,日均步数近 2 万步,有的人几天下来瘦了五六斤。
张耿在前期工作中扭伤了脚踝,走路一瘸一拐的。他和同事吃住在仓库,这里满是异味,灰尘大、蚊虫多,没有空调。由于时间紧急,集中配送过来的抗疫物资在仓库无序堆放。张耿带领专班的同志们一起上阵重新整理物资,建立进出库台账,优化运输线路。经过努力,集中批量配送物资的时间由之前的 3 小时压缩到 45 分钟内,个性化物品由 1 小时压缩到了 20 分钟送达队员手中。
负责协调酒店服务的沈航每天要接打上百个电话,而保障专班几个人一天接的电话总计要超 300 个。但每天打的这么多个电话里,他们却总忘记给家人通电话。" 我们都成了家人眼中的‘失踪人口’了!"
到了晚上,是梁宇最忙碌的时候,他统筹安排工作人员对酒店环境、往返车辆进行消杀,对接三人小组对重点人员进行转移,组织医务人员每天对酒店集中居住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协调配发一线工作人员医疗物资等工作。梁宇说:" 我每晚的忙碌,是为了保障队伍次日能够健康前往抗疫一线。"
" 后勤部长 " 连夜运送 1200 件雨衣
从黄埔区支援白云区防疫工作以来,黄埔区发展和改革局的邱焕逵每天不是 " 泡 " 在物资仓库,就是亲力亲为 " 押车 " 跟随车队前往物资交接点。
5 月 1 日,受冷空气影响,广州气温骤降,还下起了暴雨。邱焕逵和同事们冒着大雨前往人和镇配送物资。他们克服暴雨天气、路况不好等困难,连夜配送雨衣 1200 件、雨鞋 542 双、军棉被 50 件、折叠床 50 张。
由于走得急,黄埔区支援队许多同志身上穿着的仍是短衣短裤。连夜收到后方送来的保暖衣物,一线队员们的疲惫瞬间缓解。" 保暖衣物来得很及时!感谢支援!" 一位来自云埔街的队员说。
黄埔区发展和改革局另一位工作人员吕开威一天至少要接 100 个电话,协调调集各类物资。吕开威将手机的铃声和震动调到最大,即使躺下打个盹,也要把手机放在最近的地方。" 每天想的就是一定要把各工作队的需求保障好,生怕铃声吵不醒,漏接了需求电话。"
截至 5 月 9 日,黄埔区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组的 28 名同志 100 多次往返运输。物资保障组累计向黄埔区支援白云区抗疫的前线队伍运送防护服 1.5 万套、隔离衣 1.3 万套、N95 口罩 7.1 万个、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5.2 万个,以及一大批保暖衣物、雨衣、雨鞋、棉被、折叠床、蚊帐等,真正做到 " 分秒必争,应送尽送 "。
文图: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通讯员 曾妮 周翼 许婉 张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