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香炉山》《铜鼓苗寨》《苗岭新时代》《苗族斗牛》《庆丰收》…… 走进凯里市白午街道铜鼓村赵元桥的家中,里里外外到处堆放着他的农民画作品,与其说是家,更像是个画室。这位 75 岁的农民画家几十年如一日,在把家乡的田园山水、民族风情画下来的同时,也把家乡的发展变化画进了自己的画作里。
在铜鼓村,赵元桥是个远近知名的人物,熟悉他的村民都喜欢叫他 " 赵画家 "。毕竟对于乡亲们来说,拿起画笔在画布上涂涂抹抹,那是艺术家们干的活。赵元桥却用他的行动,让邻里乡亲们明白,握惯了锄头的手,拿起画笔也照样能做到风生水起。
" 我从小受到苗族挑花刺绣艺术的熏陶,在很小的时候就爱上了画画。" 谈起自己为何喜欢绘画,赵元桥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他告诉记者,上世纪 70 年代,麻江县文化馆的艺术家戴聚一经常来到铜鼓村写生作画,当时二十多岁的赵元桥非常喜欢在戴聚一身后观看,常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赵元桥对绘画如痴如醉的举动,引起了戴聚一的注意,经过交流,他得知赵元桥也喜欢画画。此后,戴聚一每逢去铜鼓村写生作画,都会选择在赵元桥家落脚,以便交流绘画经验,戴聚一结合赵元桥的实际情况给其指出努力方向——向民间绘画发展。
从学会作画到潜心钻研,赵元桥花了近 40 年时间,每一幅作品、每一笔每一画都饱含了他对农民画的热爱和心血。在赵元桥的画室中,一幅名为《苗岭新时代》的画作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农村的新变化,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常常在想,如何把农村的新面貌画成一幅画来歌颂农村的新生活。" 赵元桥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赵元桥的家乡铜鼓村的面貌日新月异,铜鼓农民画也闻名遐迩。
家乡的变化,在不断激起赵元桥创作热情的同时,也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题材。他创作的《苗岭新时代》不仅荣获诸多殊荣,更体现了农村的发展变化与时代的变迁。
" 这些山坡体现了我们苗岭的变化。改革开放后,苗乡通了高速公路、高铁,还修建了飞机场,高山上还建有风力发电站,引来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到黔东南观光旅游,苗岭有了很大变化。" 赵元桥拿着画作向记者介绍道。
赵元桥的画作题材广泛,凡苗族风情、生活习俗、生产丰收、神话故事等都可成为他入画的题材。截至目前,赵元桥已有数十件作品在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被选购和收藏,2014 年,他的农民画《斗牛》还选入了小学美术教材。
一生致力于麻江农民画创作和传承的赵元桥,这几天又把精力转入到以家乡景物为题材的创作中,以此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赵元桥现已是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如今,年逾古稀的他还坚持走进村寨、走进校园、走进非遗创意工坊,一笔一画指导农民画爱好者进行创作,教导培养了近 400 名学画者。
" 虽然现在听力不太好了,但我还要坚持画下去,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画笔记录下家乡的变化,不断将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赵元桥坚定地说。
姚宁 杨光能
编辑 段筠 / 统筹 杨秀福 / 签发 吴如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