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持续多发高发,不法分子不断翻新诈骗手法,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做、步步设套对受害人进行欺骗、引诱、威胁、恐吓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5 月 16 日,石家庄市公安局新华分局和平西路派出所根据今年 1 月至 5 月受理的电信诈骗案件,梳理出大家身边五大电信诈骗典型案例,民警给出了相应的防范指南。
01
贷款、办卡类诈骗
真实案例:2022 年 5 月,辖区某男士在某应用商店下载了一个名为 " 某某快借 " 的 APP,对方以提现银行卡输入错误为由,让某先生缴纳 6000 元钱,某先生开始向对方提件的银行卡转了 6000 元后,对方又让某先生再次转账 26000 元,某先生发觉被骗。
诈骗手段:骗子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可以办理大额信用卡和无抵押贷款的广告,比如张贴小广告、群发短信、即时通讯软件等,声称无需征信,能办 10-50 万大额信用卡或贷款。只要有人想办信用卡或贷款,骗子就会要你交保证金,等把钱转过去之后,骗子完成一轮骗局,便立即消失。
防范指南:如果确有资金需求,应到具有资质的正规金融部门办理贷款,谨慎进行网络借贷,如对方要求先期交纳保证金等费用,务必提高警惕。正规贷款过程中,放款机构审核贷款人个人信用、还款能力或质押物的估值,不会要求先期缴纳任何费用。
02
兼职刷单类诈骗
真实案例:2022 年 4 月,某女士在某宝购买婴儿用品,进了这家店铺粉丝群,抱着能挣钱的想法帮人 " 刷单 ",对方给某女士一个 " 不明商品 " 链接让她下单购买,但不要实际支付,点击找企业代付,但是某女士手机上没有这个选项,则对方又给某女士一个二维码让她扫描支付几百元,支付后联系对方退钱时,对方又让某女士下载一个 " 会议聊天 " 软件,这个软件可以远程操控某女士手机,在对方指挥下某女士下单两笔商品总价值 1 万 5 千余元,对方再次让某女士操作时,某女士感觉被骗及时停止了操作。
诈骗手段:骗子利用一些群体想赚快钱的心理,通过网页、招聘平台、短信等渠道发布兼职广告,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返还购物费用并给额外高额提成,一旦有人上钩,骗子会通过话术诱骗被害人刷单,刷第一单时会小额返款,让被害人尝到甜头,当被害人刷单交易额变大后,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
防范指南:" 刷单 " 就是诈骗!刷单高额返点一律是骗局,不要参与网络刷单!网购的同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提高警惕。
03
婚恋交友类诈骗
真实案例:2022 年 2 月,辖区某男孩通过网络游戏结识一个女孩,该女孩在网络聊天过程中使用虚假的身份信息,隐瞒自己的真实婚姻状况与男孩建立 " 恋爱 " 关系。期间,该女孩利用二人的 " 恋人关系 ",让男孩主动支付钱款或者虚构生病需要买药等各种理由,诱骗男孩向其汇款共计人民币 16 万余元。
诈骗手段:骗子在交友婚介网站、网络游戏、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条件相对优越的虚假征婚交友信息,以各种 " 高富帅 "" 白富美 "" 高大上 " 的身份主动联系社交平台中的异性。取得联系后,以甜言蜜语攻势迷惑被害人,取得被害人信任后建立所谓的 " 网恋关系 ",甚至以 " 结婚 " 为幌子,伺机骗财。一旦被被害人发现戳穿,便立即将被害人拉黑,消失无踪。
防范指南:网上交友一定要慎之又慎,时刻保持警惕,勿轻信网络游戏中 " 虚拟人物 ",认真审查网站上的信息,注意对方是否已经通过实名认证,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 " 有缘千里来相会 "。不要轻信从未见过面,只在网上联系的 " 恋人 ",你不知道和你 " 热恋 " 的到底是异性还是同性,当对方频繁遇到戏剧化的意外,对你有金钱上的求助,或者指引你到某平台 " 赚大钱 " 的时候,一定要提防是骗子正在下饵。
04
网络购物类诈骗
真实案例:辖区某女士经常在网上购物,2022 年 4 月,收到快递后,有个微信昵称叫 " 某通快递 " 的人加其微信,问其对他们的产品还满意吗?如果满意让某女士关注 " 某东平台 " 上的账号,并 " 好评截图 " 可以每个给 5 元的奖励,还可以 " 免费 " 两年寄东西,面对这样的诱惑某女士开始关注了几个,截图发给对方,对方通过扫描其给的收款码付给某女士钱。后来对方给某女士一个链接,点击进入后下载一个 APP,在该 APP 上下注押 " 大小单双 "。每次给对方提供银行卡转账,分多次转了共 15 万余元。
诈骗手段:犯罪嫌疑人发布的商品多低于市场价格(游戏充值币、海淘商品等)、免费赠送仅需邮费,吸引被害人主动添加社交账号。以低廉价格诱使被害人转账购买商品,或者以订单故障,需重新激活为由发送钓鱼网站获取个人信息,并转走钱款。
防范指南:如遇到所谓的 " 卖家 " 在社交软件中提到 " 你支付失败,或未收到款 " 等,并要求你扫码或点击链接支付,基本可以断定对方是在诈骗。大家在网购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购物平台,并且要使用平台官方网页或官方发布的 app 进行资金操作。
05
投资理财类诈骗
真实案例:2022 年 5 月,居住在辖区的某先生,在网上看到一个 " 投资理财 " 广告,于是萌生了赚个零花钱的想法,遂按照对方 " 导师 " 推送的二维码扫码进群并且下载一个叫 " 某银某汇 " 的 APP 进行网络投资,刚开始某先生还能收到返利,尝到甜头的某先生还拉着亲朋好友一起来投资,几人向该平台指定的个人账号连续转账共计 7 万多余元,需提现时,客服以流水不足为由,要求其再充值 3 万元才能提现,某先生这时才发现被骗。
诈骗手段:以传授投资理财知识为诱饵吸粉拉群,群内所谓的 " 导师 "、" 专家 " 开始讲各种正规的理财投资,并以 " 了解投资平台漏洞 "" 平台内部工作人员 " 等理由引诱被害人参与理财活动,然后让被害人下载 " 投资 App"、登录虚假网站转账投资,在初期给予被害人小额回报,在被害人相信投资能够获利后,便会诱导大额转账投资,等到转账额度较大时,骗子就会冻结被害人账号将其踢出局,最终造成被害人巨额财产损失。
防范指南:投资理财要通过正规官方的理财机构办理,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推荐的理财产品,更不要向陌生人或陌生机构汇款,投资者对超高收益的投资要保持戒心,不要被暂时的高利率迷惑双眼,切勿相信只挣不赔的 " 买卖 ",避免落入网络投资理财诈骗陷阱。
已经被骗了该怎么办?
1. 应及时记下诈骗犯罪分子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qq 或微信号、银行卡账号等主体信息;
2. 迅速拨打 110 报警,并告知简要案情,提供上述信息,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进行紧急止付、快速冻结等工作,公安机关将会最大限度帮你挽回损失。
来源: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