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祥冬 ZAKER 哈尔滨记者 郝欣
5 月,水稻插秧正当时。走进方正县会发镇水稻繁育基地,智能化大棚里绿油油一片,一排排秧苗长势喜人。水田间,来自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和当地农民正一起抢农时、忙插秧。大家挽起袖子,戴上草帽,左手出秧,右手插秧,水田内很快就铺满一片新绿。乡亲们说 :" 人工插秧需要更用心、更精细,因为咱们种下的不是普通的秧苗,而是咱自己的‘农业芯片’,丰收的新希望!"
" 这是我们今年南繁北育培育出的新品种,长势很好,产量有指望。" 蹲在地头,手掐一把秧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江细细查看,笑容满面。
做强 " 农业芯片 ",端牢 " 中国饭碗 "。2019 年,省农科院与方正县盛禧米业有限公司院企合作,成立了会发镇联合体水稻繁育站,建立了 1200 亩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示范选育基地,培育研发以方正地区为核心的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优质水稻新品种,通过南繁北育的方式,助力我省水稻新品种繁育驶入快车道。
经过努力,张云江带领的科研团队通过亲本选择、杂交选育、中间实验等一系列严谨过程,选育出一批稳定品系参与省联合体区域实验," 审定 " 后将可进行大面积推广。
今年,团队选育成功的 " 禧来稻 1 号 ",就是集优质、高产、抗病、耐冷于一身的多优集成水稻新品种。" 我们今年参加了省里的区域实验,经过省里三年的实验,如果成功了,我们这个品种就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张云江说。
" 我一直有个梦想,那就是培育一款更适合我们方正当地种植的水稻良种。" 看着秧苗移栽进试验田," 盛禧米业 " 董事长邢传忠同样喜上眉梢," 以前我们种的都是外地的品种,一直盼着有一款适合我们方正当地生长的抗病、抗倒伏、抗寒、优质、高产还好吃的水稻品种,现在我这个梦想触手可及了。"
小小一粒种,释放大能量。今年,在这片肥沃的试验田上,还将有 31 个院企合作共同繁育的优质米新品种进行中间实验及鉴定工作,为做强 " 农业芯片 ",端牢 " 中国饭碗 " 贡献力量。
编辑 宋芮彤
值班主编 王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