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5-21
老藤《铜行里》出版,书写百年制铜世家的传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郑文静)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黄铜冶炼技术的文明,代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国器也以铜器居多。《铜行里》就是一部讲述制铜世家的作品,由作家出版社和沈阳出版社联合出版,现已上市。

国家强盛离不开制造业,而制造业是靠工匠之手托起来的,即或在今天,如果没有大国工匠去制作,那些高科技设计也只能晒在图纸上。《考工记》有这样几句话:" 知得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把百工之事与圣人联系起来,这是古人重视工匠的最高体现。然而,技艺再精湛的工匠也离不开时代的时和势,国势强,工匠自然能够梦想成真,国力衰,铜行里的铜匠连一口大火锅都打不成。

工匠命运是时代风云际会的缩影,这一点,从作者老藤在书中塑造的石家三代铜匠的梦成与梦碎中得到了佐证。

老藤,本名滕贞甫,山东即墨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现任辽宁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曾获东北文学奖、辽宁文学奖、《小说选刊》奖、《北京文学》奖等。长篇小说《战国红》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精神文明 " 五个一工程 " 奖。

他笔下的《铜行里》,通过沈阳一条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老胡同的兴衰,再现近代中国的峥嵘岁月。铜行里是沈阳城一条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老胡同,皇太极建盛京城时,将城里城外的铜匠铺迁至故宫北端的城中心,逐渐形成这条铜行胡同,将城中铁匠铺迁至城之四面,呈拱卫之势,取意皇城要有 " 铜心铁胆 "。小说以这条铜行胡同的历史演变为经,以铜行里发生的传奇故事为纬,编织出了沈阳古城百年的 " 清明上河图 "。

书中,石家铜器行传到石洪祥手里,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他想在父亲百岁大寿的时候,献上一份寿礼。在准备寿礼的时候,他发现了父亲的日记,日记里有父亲的心愿,一是打造一座与实物 1:10 比例大小的铜殿,二是造一册 " 软铜策 ",记录百位友人。石洪祥决定帮父亲实现心愿,铜殿好造,但在锻造百人的 " 软铜策 " 时犯了难——只有人名是无法填满铜策的。于是,石洪祥有意跟父亲聊起往事,借以打探,竟发现父亲的百位友人,每个人都有一段传奇 ……

小说极其生动地塑造了众多的铜匠形象,他们各有所长,性格各异,但他们对铜都怀着一种敬畏之心,知道不能糊弄自己的手艺。他们怀有一颗不变的 " 铜心 ",追求浩荡的 " 铜气 ",珍惜难得的 " 铜缘 "。

(出版社供图)

相关标签

战国 沈阳 制造业 山东 阳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