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显著改善、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 回眸过去五年奋斗历程,汕头在全面落实省委 "1+1+9" 工作部署中,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战疫情、应变局等各项成就可圈可点。
而今迈入新时代,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汕头,又在殷殷嘱托之中锚定了航向——坚定不移走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之路,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
奋进新征程,汕头这座曾见证了团的纲领和章程诞生的红色之城,青春正茂,重大项目相继投产的澎湃动力、" 工改工 " 拓展产业空间迸发出的发展活力、" 产学研 " 成果转化释放出的核心竞争力,正在凝聚成蓬勃向上的奋进力量,助推汕头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回眸过去五年,汕头的城乡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方淦明 摄
城乡蝶变,绘就群众幸福生活新图景
初夏五月,漫步濠江区广澳街道东湖社区,这个有着 800 多年历史的 " 广东省古村落 " 村道、巷道洁净有序,河溪水清岸美,古风新韵扑面而来。而在早春时节,这里近百亩进入观赏期的油菜花,与秋冬季节的菊花展无缝衔接,更是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往游赏。
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东湖社区通过古村活化、文化挖掘、文商旅融合等方式,完成了村容村貌整治、旅游设施和景观提升完善等多项工程,实现了从少人问津到游人如织的华丽转身。
濠江东湖社区的蝶变,正是汕头通过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 1000 多个村居 " 提档升级 " 的缩影。
近年来,汕头立足粮食、蔬菜、禽畜、水果、水产五大优势农业产业,累计创建了 6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 13 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 特色产业项目 110 个,省级专业镇 5 个,省级专业村 63 个,县镇村三级梯次推进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逐渐形成。
而首届全国 " 潮菜师傅 " 技能邀请大赛、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 " 粤菜师傅 " 技能大赛暨粤菜产业文化交流活动近年也相继在汕头举行,全面展示了汕头市 " 粤菜师傅 " 工程实践成果及工作成效。
当前,汕头正着力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深入推进 " 粤菜师傅 "" 广东技工 "" 南粤家政 " 三项工程,累计开展培训 25959 人,带动就业创业 13651 人,并且建设了一批省市级 " 潮菜大师 " 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乡村实训基地,大力推动就业增收,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乡村振兴既有 " 面子 " 又有 " 里子 "。
在 " 迎头赶上 " 的奋进征程上,汕头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打造近悦远来投资热土当作最亮的名片进行培育:近年来,汕头初步建成了外联内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推动练江从 " 污染典型 " 蝶变为 " 治污典范 ";出台多项降成本优环境举措,多渠道降低企业用地、用工、用能、物流、融资等成本。
2021 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汕头是粤东粤西粤北唯一获评 " 优秀 " 的城市;近日,汕头更是成功入选 " 中国美丽城市典范 " 全国 30 城之一。
产业振兴,奋力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去年 8 月以来,汕头立足自身的工业产业资源禀赋、特色亮点和优势基础,吹响了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的嘹亮号角,明确加快构建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玩具创意和大健康为引领的 " 三新两特一大 " 产业发展格局,并用 " 开赛即决赛 "" 起跑即冲刺 " 的干劲燃起全市上下比学赶超的决心。
方向既明,干劲倍增,行动必疾。去年底,汕头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大唐南澳勒门 I 海上风电项目就已完成全容量投产任务,35 台风机在蔚蓝大海中岿然而立,承担起海风变 " 绿电 " 的使命,目前已累计发电量超过 1 亿千瓦时。
不仅如此,汕头还把新能源作为该市 " 十四五 " 时期的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海上风电产业全生态体系。" 乘风而起 " 的汕头海上风电事业,正在为我国如期实现 " 碳达峰、碳中和 " 发展目标贡献着汕头风电力量。
今年 3 月初,汕头市六合产业园规划建设指挥部揭牌成立,这是汕头加快大型产业集聚区核心区规划建设步伐,打造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主战场、新引擎的重要举措。
作为汕头大型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六合产业园将依托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高校平台资源,瞄准 " 千亿级园区 "" 百亿级项目 " 等目标,打造汕头经济总量跃升主战场,为汕头实现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提供强劲动力支撑。
针对自身存在 " 人多地少、工业用地紧张和土地低效利用 " 等现象,汕头则开出了 " 工改工 " 良方,明确提出 5 年要在全市形成 5 万亩新型产业园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为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提供土地要素支撑和保障。
今年来,汕头还举行了多场现场会和产学研 " 面对面 " 对接活动,通过合纵连横引来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今年初,科技部启动了新一批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汕头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也点燃企业家们的饱满热情。其中,汕头的纺织服装企业就率先 " 动起来 ",在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协助下,仅用 50 天就成立了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正式开启纺织服装企业抱团出击的新格局。今年 5 月,首届 " 中国 · 潮汕国际纺织服装博览会 " 将在汕头拉开帷幕。
知识产权是城市竞争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坚定不移走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之路的汕头而言尤为重要。今年 4 月 20 日,中国(汕头)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揭牌,这是继佛山、深圳之后,广东省内第三个获批的地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申办双会,做好新时代 " 侨 " 的文章
汕头市澄海区的樟林古港旧址,停泊着供游客参观的一艘仿古红头船。一百多年前,类似这样的红头船曾无数次扬帆远航,运载往来货物,搭乘成千上万的潮汕乡亲出海谋生,也送回了一封封饱含家国情怀的侨批。
红头船和侨批是汕头因侨而立、因侨而兴的缩影。作为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 侨乡 " 是汕头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和显著优势,遍布世界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华人和港澳同胞则是推动汕头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留住华侨华人的乡愁根脉,携手侨胞再出发,2014 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这是全国唯一兼具 " 侨 " 和 " 文化 " 内涵的国家级平台。
如今,华侨试验区已成为汕头经济特区 " 重新出发 "" 迎头赶上 " 的新动能,正在努力打造成为面向海外华侨华人的聚集发展创新平台、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和对外传播基地;同时依托国际海缆登陆站和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打造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高地。
今年 6 月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 2022 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将在汕头举行,将进一步聚焦加快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广东省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和数字经济对外开放服务华侨的国家级平台。
与此同时,汕头持续弘扬 " 侨 " 文化,推出保育活化特色古迹、建设 " 最美侨村 "、保护研究侨批等系列举措,同时在 " 引侨、联侨、惠侨、聚侨 " 机制上积极创新探索,做好新时代 " 侨 " 的文章——实施 " 六大行动 " 和 " 一十百千万 " 工程,推动出台《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条例》,获批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华侨试验区获 "8+1" 省级行政职权,创新人才引进、创业扶持等 6 项引侨聚才政策,设立全国首个华侨旅居养老示范基地,成立汕头市侨界博士发展促进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举办 " 万商共创推进双循环 " 系列活动 ……
三江出海口,潮商会汕头。目前,汕头市正积极申办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国际潮商大会,向全球潮人发出 "2024 之约 ",热切邀请海内外潮汕乡亲回到祖辈出发的原点,感受汕头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新气象,共商新时代潮团、潮商事业新发展。
2022 年 5 月 22 日《羊城晚报》A 特 46 版
来源 | 羊城晚报 · 羊城派
责编 | 朱嘉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