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2022-05-22
第一产业“开好局”,经济大省这样念好“农业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许悦

通讯员 赵俊杰

2022 年一季度广东经济运行情况近日公布,第一产业的产值增长幅度超过第二、第三产业。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976.15 亿元,增长 6.7%,高于全省经济增速 3.4 个百分点。广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700 亿元,同比增长 7.5%。

第一产业 " 开好局 ",实际上是近年来广东农业较快发展的延续。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坚持把解决 " 三农 " 问题作为全盘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经济大省如何念好 " 农业经 "?其中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把广东最擅长的、推进工业升级的 " 园区模式 " 移植到农业发展中来,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 牛鼻子 " 和突破口,坚持高位谋划、统筹推进,以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工作强度、投入力度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在做大做强乡村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

四年来,通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广东农业产业发展了、企业壮大了、品牌打响了、农民增收了,现代农业产业园真正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为广东乡村产业发展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

如今,第二轮产业园建设目标、路线图已经确定,广东正高水平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 2.0 版。这一次,广东志在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带,把区域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打造为富民兴村强县的产业,推动全省乡村产业振兴再上新台阶,为广东乡村振兴迈入全国第一方阵作出更大贡献。

" 菠萝的海 " 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极大带动当地果农增收致富 陈北跑 摄

重塑农业价值的南粤大手笔

这个在南粤大地上的实践开始于 2018 年 3 月,广东正式启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省级财政 3 年安排 75 亿元,建设 161 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善于抓产业建设的广东,把推进工业升级的 " 园区模式 " 移植到农业发展中来。产业园聚集着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等现代生产要素,能够形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 " 组合拳 ",可有力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在第一轮产业园建设的基础上,2021 年,广东启动第二轮现代农业产业园,再投入 75 亿元打造产业园 2.0 版。

截至今年 5 月,广东创建了 18 个国家级、235 个省级、73 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了国家、省、市三级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实现了主要农业县、主导产业和主要特色品种全覆盖。

一组数据最有说服力: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91 个省级产业园实际总投资 387.4 亿元;主导产业总产值 3143 亿元,二、三产业产值超过一半。2018 年以来,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连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跃升至全国第五位、第四位,农业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轨道。

广东农业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个典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贡献功不可没。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顾幸伟告诉记者: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经验做法,得到了中央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羊城晚报记者也留意到,2021 年、2022 年连续两年的中央 1 号文件中,都提出了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强镇建设,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郁南无核黄皮产业园通过农眼智能监测基站实现数字化管理(受访者供图)

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

如今,广东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覆盖粮食、生猪、水产、蔬菜、水果、家禽等产业,产业布局日益优化,为守住 " 米袋子 "、丰富 " 菜篮子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支撑作用。

以韶关市为例,各产业园依托特色主导产业,建成了一批高标准规模化生产大基地,培育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形成了富民兴村强县大产业。如乐昌马蹄园主导主业产值超 10 亿元,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该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 36% 以上。韶关市省级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达 375 亿元,其中一产 143 亿元、二产 181 亿元、三产 51 亿元。

看好广东农业的前景,越来越多的资源要素正向现代农业产业园聚拢。产业布局日益优化,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广东 " 粤字号 " 农产品的品牌价值也日益提升。

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创建农业品牌(含企业品牌)6374 个,比入园前新增 1310 个,打造了一批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大幅提升。

广州产业园的经验,是集中打造档次高、叫得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如 " 玫瑰柑 " 等 5 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增城迟菜心 " 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高达 36.7 亿元。增城区仙进奉荔枝产业园着力打造高端荔枝品牌,在 2021 年疫情和全省荔枝大丰收的压力下,销售价格仍保持在每斤 40 元以上。

农民增收致富,联农带农作用明显

广东农业产业发展了、企业壮大了、品牌打响了,农民最直接的获得感就是收入增加了。

截至去年年底,粤东、粤西、粤北地区 191 个省级产业园共吸引返乡创业人员 4.8 万人,吸纳农民就业 78.9 万人,辐射带动农户 104 万户。园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4 万元,比建设前增长 27.9%,农民成为产业园建设重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全省范围内,2020 年广东省城乡居民的收入比 23 年来首次低于 2.5:1,去年前三季度历史性地下降到 2.47:1。

在联农带农这件事上,高州的经验就是发动农户通过土地出租、土地入股等方式支持项目建设,大力推行 " 三变 " 改革,动员群众以土地、果树、资金等入股,打造 " 三变 " 改革示范点 15 个,辐射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共享收益。同时,推动荔枝、龙眼产业与电商、餐饮、旅游等产业紧密衔接,在荔枝产业园内打造了一条长 39 公里展示荔枝、龙眼文化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年吸引游客超 200 万人次,多业态为群众增收。2020 年、2021 年,高州荔枝、龙眼在 " 产业园 + 品牌 " 加持下,带动果农普遍增收达到 20%-30%,园内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市平均水平 21%,高州荔枝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率先破百亿元。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乡村产业发展走出新路径

四年实践,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广东乡村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各地探索出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了农业发展生产方式、经营方式、服务方式的变革,重构了现代农业生产组织体系。

第一轮建设工作中,通过产业园建设,发展了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研发,补齐了产业链的短板。如水果的分拣分级和包装,改变了卖原料、卖大路货的局面;通过产业园建设,带动了地方政府、社会资本、金融资金和农民的投入,形成了各种资源向乡村产业聚集的新格局,仅农业银行对产业园的贷款余额就达到 166 亿元;通过产业园建设,所在地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园长,集中各方资源齐抓共管,形成了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机制;通过产业园建设,建立了 " 一园多团队 " 的科技支撑机制、专家服务团队工作制度,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平台;通过产业园建设,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拓宽了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新路径。同时,产业园省级资金直接拨付到牵头实施主体,实行清单管理,探索了一条财政支农的新路子。这些做法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高度肯定。

在此基础上,广东大手笔再投 75 亿元,目前第二轮产业园建设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要建设一批跨县集群产业园、特色产业园和功能性产业园。创建条件、绩效目标均比第一轮要求高。

这一次,通过创设跨县集群产业园,广东要打造现代农业标志性工程;同时探索建设功能性产业园,服务产业发展;支持建设特色产业园,做大做强县级主导产业。通过进一步优化布局、扩大规模、壮大龙头、做强品牌、提升效益,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带,把区域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打造为富民兴村强县的产业,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羊城晚报》2022 年 5 月 22 日 A6 版

相关标签

广东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就业 统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