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5 月 21 日,广东省预防医学会主办的 " 新冠疫情下疫苗可预防疾病防控研讨会 " 通过线上网络直播会议的方式顺利召开。省内外万余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工作人员以及社区预防接种相关工作人员线上参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疾病控制首席专家郑慧贞出席会议。会议就针对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相关研究和接种重要性,及对肠道病毒 71 型(EV71)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及建议接种年龄组等相关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关于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如何接种新冠疫苗,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则呼吁:健康状况稳定的老人要做到应接尽接,除非有不适宜接种的疾病或特殊情况下才建议放弃接种。患有一些基础疾病的人群,只要在稳定期也可进行新冠疫苗接种;若在急性发病期则可推迟时间至健康状况稳定再进行接种。冯子健强调,无论是同源加强免疫还是序贯加强免疫,都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新冠肺炎的保护效果。" 不管选择哪一种,我们都呼吁大家尽快接种加强针,尤其是老年人群体。"
相较年轻人而言,老年人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和死亡高风险人群,因此更有必要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及加强针。自今年 3 月以来,包括广东在内的全国多个省份启动面向老年人的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发现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得到保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年轻人低。因此,提升全国居民尤其是感染新冠病毒后风险更高的老年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率刻不容缓。
会上,冯子健还重点强调了真实世界研究的重要意义。由于新冠疫苗有效性受到接种时间、剂次、流行毒株、年龄等因素影响,因此更充分新冠疫苗真实世界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
近期的研究发现,与 Delta 变异株相比,新冠病毒疫苗对预防 Omicron 变异株导致的感染、住院的保护效果下降更为明显。因此需要通过真实世界研究获取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从而为疫苗免疫策略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我国国产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在国内外的多项真实世界研究结果表明,对 3 岁及以上人群,全程接种两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对预防新冠病毒住院、重症和死亡病例均有较好保护效果,而对感染或轻症的预防效果低于对严重疾病的保护效果。而对 18 岁及以上人群,加强免疫更可提升对 Omicron 变异株导致的住院、重症和死亡的保护效果。
除新冠疫情防控之外,儿童手足口病防控也同样重要。
郑慧贞指出,手足口病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报告数最多的疾病之一,报告发病最高的年份可超过 300 万人,其中 EV71 是导致儿童罹患重症手足口病甚至导致死亡的最主要病原体。
根据往年疾病流行情况,即便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依旧需要关注对手足口病的防控。我国的一项研究指出,2008-2015 年报告的 57 万例手足口病实验室确诊病例中,EV71 感染所致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占全部重症病例的 74%,占死亡病例的 93%。但在 2016 年 EV71 疫苗获批上市并应用后,手足口病死亡人数逐年降低,EV71 感染所致病例下降尤为显著。
郑慧贞表示,目前由北京科兴研发生产的肠道病毒 71 型灭活疫苗益尔来福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接种对象适用年龄范围由原来的 6 月龄至 3 岁儿童扩大为 6 月龄至 71 月龄儿童,全程仍仅需接种 2 剂,间隔一个月。研究表明,接种两剂 EV71 疫苗后,可为儿童提供长达 5 年的有效保护。
专家提醒,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有条件者应尽早接种新冠疫苗,同时不可忽视手足口等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侵害,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