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经济开发区抢抓新国发 2 号文件、省政府支持黔东南州 " 黎从榕 " 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 桥头堡 " 政策机遇,按照 " 基础在学,关键在干 " 的思路,持续在学习教育、项目谋划、要素保障、产业招商、企业服务等方面发力用功,积极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开发区图
抓学习教育,增强发展基础。按照 "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 的原则,采取专题宣讲、个人自学、集中研讨等方式,认真抓好《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 " 黎从榕 " 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 桥头堡 " 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学习研讨,学深悟透文件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政策要点,做到心中有数、肩上有责、手中有招,切实提升有利政策的承接能力,为挖深、掘透、用好系列 " 政策富矿 ",不断放大政策组合效应,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企业生产车间
抓项目谋划,增强申报实效。按照 " 谋划一批 "" 储备一批 "" 落地一批 "" 开工一批 "" 建成一批 " 的思路,做好建设项目谋划编制。积极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抓好用地、规划、环评、林地手续办理等要素保障工作,努力争取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及地方专项债券资金支持。2021 年以来,共编制储备项目 19 个,总投资 177.73 亿元,其中:申请专债 24.40 亿元,申请 " 四化 " 基金 2.56 亿元和贷款 3.38 亿元,申请易搬后续融资 4.92 亿元,申请国家绿色基金 0.5 亿元,申请新型基础设施融资 15.2 亿元。
抓要素保障,增强发展动能。大力开展 " 项目落地年 " 攻坚行动,以 " 前期项目抓谋划,谋划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建设,建设项目抓竣工 " 的思路,推动建立健全项目落地推进机制,着力破解项目审批、土地利用、环境评价等方面的瓶颈制约,抓好拟建项目开工建设。2020 年以来,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大健康产业扶贫综合示范园建设等 8 个项目获批资金 6.57 亿元,其中,实训基地项目已投入使用,冷链物流项目已完成备案,农产品检测加工包装建设项目、鸭产业融合项目等 6 个项目拟在 2022 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多措并举,促进企业服务能力提升,不断加大企业用工、用地、用电、用气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助力企业发展动能有效增强。
抓产业招商,增强发展后劲。围绕 " 四新 " 主攻 " 四化 ",依托现有各类产业优势,资源优势,重点围绕优势轻工、生态特色食品、新型建材、电子信息、生态产品等五大产业,高质量谋划编制工业招商引资项目 50 个,总投资 57.8 亿元。采取亲情招商、以商招商、商协会招商、云上招商、东西部协作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开展 " 走出去 " 招商考察活动 6 次," 请进来 " 接待来访客商 50 多批次,促成 3 个工业项目落户开发区,总投资 6.1 亿元。
组织劳动力到园区企业实地考察
抓企业服务,增强发展信心。全面抓好国家有关中小企业纾困帮扶政策、《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学习贯彻落实,擦亮 " 贵人服务 " 品牌,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健全党政领导联系园区项目、帮扶企业制度,深入开展 " 入村寨进社区走企业访群众 " 大走访活动,切实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今年以来,协调支持企业融资 650 余万元,为园区企业职工办理子女就学服务 21 人次,协调解决其它困难问题 32 个。协调腾退 7000 多平方米厂房用于鼎盛服饰投资扩产,促成该企业高档无缝针织内衣生产线投用投产。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工作。协调推动黔东南职业技术学院、天柱县职业技术学校与园区相关企业达成合作关系,目前已输送 2 批次 60 余名学生到园区企业 " 顶岗实习 "。采取现场招聘会、组织人员到企业实地观摩体验等方式,为园区企业新招聘员工 1000 余人。
来源: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
编辑 周欢 / 统筹 吴如雄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