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5 日上午,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隆重表彰近 5 年来在各项公安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锦屏县公安局隆里派出所被授予 " 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 " 荣誉称号,锦屏县公安局隆里派出所所长陈列同志被授予 " 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 " 荣誉称号。
古城下的 "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
隆里古城,是一座修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军事城堡,积淀了 600 多年的发展历史,被称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 " 汉文化孤岛 ",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高度融合、优势互补,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隆里古城文化。锦屏县公安局隆里派出所因势利导,汲取锦屏文书 " 契约精神 " 的精华,聚集传统民俗规约 " 教化 " 的正能量,把警务室建在村寨里,把 " 议和组 " 请进警务室,引导群众将 " 村规民约 " 变为 " 自治合约 ",积小安为大安,变平安为长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让 " 枫桥经验 " 不断焕发出新的实践意义和新时代价值,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 " 枫桥经验 " 创新发展之路。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首批 100 个 "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被贵州省委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被黔东南州委评为全州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隆里派出所华寨警务室被贵州省公安厅命名为全省公安机关 " 文明示范窗口 "。
一、探索出 " 华寨经验 ",实现 " 矛盾不上交 "
隆里乡华寨村辖 3 个自然寨 4 个村民小组,有 229 户 917 人。2004 年以前,华寨村社会治安差,家庭内部及邻里之间时常发生口角之争,村内放浪牛、放浪牛浪马破坏庄稼,偷摸扒窃之事时有发生,脏乱差现象及矛盾纠纷突出。如何破解农村社会治理难题,隆里派出所与华寨村支两委开动脑筋,学习借鉴 " 枫桥经验 " 的成功做法,努力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一是把警务室建在村民的家门口,面对面服务群众,把 " 劝和室 " 设在警务室中,把 " 劝和组 " 请进警务室,使警务室真正成为民警驻村工作的 " 落脚点 ",掌握社情民意的 " 信息点 ",矛盾纠纷的 " 化解点 ",搞好治安防范的 " 值勤点 ",为群众排忧解难的 " 服务点 "。警务室以规范民警职责、规范工作制度、规范警务台账、规范内务管理、规范工作考评等 " 五规范 " 为切入点,不断深化村级警务工作,努力构筑行为规范、运行协调、务实高效的新型村级警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二是探索特色自治— " 合约管理 "。警务室工作积极融入当地民风民俗,探索村民自治,指导村支两委研究出台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通过多次酝酿讨论,以村支两委牵头、驻村警务室民警协助把关,村民认可按手印的 " 华寨村民自治合约 " 颁布实施,村委会还把 " 合约 " 镌刻在三块大石碑上,立于村中醒目位置,以警示村民自觉遵守执行。在寨门竖立 " 以歌劝和 "" 合约管理 " 的合约柱,于街头巷尾画合约墙画、悬挂合约宣传牌,筹资修建了 " 合议亭 ",作为合约自治的专门场所,构建了 " 碑、亭、室、柱、墙 " 为载体的 " 合约 " 式社会治理文化体系。为使 " 合约 " 能管用、有效执行,警务室民警指导村里成立以村治保会成员为主体的 " 劝和组 "," 劝和组 " 成员均为村中能说会道、能唱当地民歌的村民组成," 劝和组 " 在村支 " 两委 " 的领导和警务室的指导下,负责 " 合约 " 的执行,谁家有矛盾纠纷,劝和组人员就到谁家去吃 " 劝和饭 ",唱 " 劝和歌 ",挂 " 劝和匾 ",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在和谐的气氛中,化解矛盾,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通过 " 乡村警民联谊 " 和 " 五老警民联动 " 工作机制,成功调解 23 起家庭矛盾,38 起山林纠纷,调解成功率达 100%。在 2013 年产业发展和华寨新区的建设中,共须流转土地 50 余亩,搬迁坟墓 20 余冢,涉及华寨及周边村寨 100 余农户,在一批老村干、老党员的带动下,从会议动员部署到农户签字同意,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在解决农村突出问题的工作中创造了不一样的 " 华寨速度 "。据了解,华寨村先后被黔东南州委、贵州省委命名为 " 五好基层党组织 ",贵州省文明委授予 " 十佳和谐村寨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 少数民族社区学习 " 重点项目,被评为全国 " 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获得 "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 荣誉称号。
二、共建共治共享,实现 " 平安不出事 "
加强平安建设是基层派出所处的题中之义,为此,隆里派出所积极推进 " 天网工程 "、" 雪亮工程 " 和人脸识别系统,在辖区进出乡主干道设置卡口三处,在各村进出口要道及村内主要道路路口共安装有天网和雪亮工程监控探头 126 个,通过应用现代化的科技,强化信息化治理手段,深化拓展集人像比对、号牌识别、高清监控等为一体的 " 物联网 + 社区农村警务 ",强化大数据监测预警和有效管控,避免发生重大刑事案件、非正常上访、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事件,提升智慧安全防范水平和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
作为一个被列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有着 600 多年历史的军事屯堡的隆里古城,为了有效地维持古城内的秩序,凭借着丰富的文化和淳朴的民风,每年到隆里古城游玩的人数不断攀升。在 " 华寨模式 " 引领下,隆里派出所依靠当地党委政府,依托村支两委,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 在组建 " 华寨劝和组 " 的基础上,先后在全乡组建了 " 古城义巡队 "、" 龙里司议事组 "、" 榜上先锋队 " 等治安类社会公益组织;依托村支两委,组建成集人民调解员、治安信息员、法制宣传员、交通安全员、义务消防员、抢险救灾员 " 六员 " 为一体的多功能巡防调处治保工作组织,涌现出 " 古城大叔 "" 五老劝和 " 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平安类社会组织 , 努力做到 " 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 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新时代 "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
三、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做到 " 服务不缺位 "
枫桥经验 " 是公安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新时代的最新诠释,而做好服务群众工作是 " 枫桥经验 " 的核心意义和价值追求的最终落脚点。
围绕民生关键小事,深化 " 最多跑一次 " 改革,强化 " 一证办 "" 一网办 ",方便群众 " 就近办 "" 自助办 "。针对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留守老人多等偏远村寨,通过预约、代办、上门等方式延伸服务触角,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 " 最后一公里 "。
隆里派出所通过建立网络社交软件、网站等方式设置网上警务室。推出微信公众号及 qq 号,及时发布警务动态、治安宣传、证照办理等信息。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置办事点,使 98 户、406 名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 " 就近 "" 一次 " 办理户籍业务。
锦屏县公安局隆里派出所积极践行服务宗旨意识,倾心关爱特殊人群,带给他们党和政府的温暖,有效融洽警民关系,努力用心、用情去服务居民,不断提升辖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忠诚履职守初心 做人民的好卫士
——记锦屏县公安局隆里派出所所长陈列同志
陈列,男,汉族,中共党员,贵州金沙县人,1984 年 12 月出生,2005 年 12 月参军入伍, 2011 年 10 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锦屏县公安局隆里派出所所长。入警以来,陈列用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 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忠于警察事业 " 的铮铮誓言。
他无论在什么岗位,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热情工作,服务人民,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扛起肩上的使命担当,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先后被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 " 新冠真正英雄称号 "、被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二等功、被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贵州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评选为第二届贵州省 " 最美退役军人 " 荣誉称号、被中共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授予 " 黔东南州最美退役军人 " 荣誉称号、被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 " 先进个人 " 荣誉称号。
一、从 " 橄榄绿 " 变身 " 公安蓝 "
当军人和警察都是陈列儿时的梦想,高中毕业后,他选择参军入伍,通过层层选拔,终于实现自己的第一个梦想,光荣的成为云南省军区边防团一名战士。在服役期间,陈列严格要求自己,新兵集训结束后,由于他成绩突出,被文山军区选中到军区学习报务专业,在学习期间成绩优异,多次得到领导表扬并被军区评为 " 优秀报务员 "。学习结束后,陈列回到团部通信连成为一名报务专业士兵,由于专业性强,多次被团部首长和连队领导表扬,并被团部评为 " 优秀士兵 "。退役后,陈列于 2009 年通过政法干警考试,从千里之外的金沙县来到锦屏县成为锦屏县公安局的一名民警。
昨天,他在边疆保家卫国,金戈铁马,驰骋沙场;今天,他在地方守护平安,惩恶扬善,除暴安良。入警以来,陈列先后在锦屏县公安局钟灵派出所、特巡警大队、禁毒大队、平秋派出所和隆里派出所工作。从军营到警营,陈列从戎装换成警服,变换的是身上的着装,不变的是心中的信仰,他始终保持着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不论到哪个岗位,都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陈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从 " 橄榄绿 " 到 " 公安蓝 ",变化的是色彩,不变的是朴实的为民情怀。
二、心系百姓置个人生死于不顾
2020 年的除夕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个春节格外凝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时作为禁毒大队民警的陈列,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虽然正带着爱人和孩子在老家过年,但他关键时刻主动对妻子说:"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一名人民警察,更是一名共产党员,重任当前我不能缺席,我必须立即回到岗位上去!",一边安慰年迈的母亲,一边叫妻子整理行装,告别了担心的妻子,连夜从金沙老家回到单位,投入到工作一线。
长年累月在抓捕一线,受伤流血对陈列来说可谓 " 家常便饭 ",有时甚至要面临生与死的考验。
2020 年 1 月 28 日 6 时,陈列接到单位领导指令前往锦屏县三江镇乌坡村开展对吸毒人员抓捕行动。警情就是命令,陈列与队友及时集结,冒着大雨到达乌坡村后,经开展侦察,陈列拟定出现场抓捕方案,迅速出击,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有 5 名在三楼房间内吸食毒品的嫌疑人被参战民警控制,另外 1 名在三楼房间外的吸毒嫌疑人逃脱,陈列不顾个人安危,快速追捕,追捕过程中因躲闪不及被一辆刚刚驶来的农用三轮车撞倒在地,导致其左手臂及双腿受伤鲜血直流,但此刻的陈列心中只有必须抓住逃跑嫌疑人的满满信念,他强忍着身体的伤痛更加快速的迈开脚步朝嫌疑人逃跑的方向追击,在追击了将近 2 公里的路程后,将嫌疑人成功控制,随后与赶来增援的民警一道将嫌疑人押解回队里进行审问。此后 6 名涉毒人员全部被依法处理。
2022 年 1 月 6 日 23 时 12 分,隆里派出所接到一群众报警称:在隆里境内开车途中,遇到一位老太婆在公路上爬行,因自己不是本地人,无法说出具体地点名称,需民警自行进行查找。由于当晚夜晚室外温度只有一两度,年迈老人无法长时间待在室外,情况十分紧急,陈列立即组织在所警力分两组进行查找,经和报警人反复沟通,在 242 国道公路里坎约 2 米深的排水沟内找到了老人,此时老人正瘫倒在排水沟里,受轻微伤,但神志不太清醒且胡言乱语,民警立即将老人从排水沟内扶起并带至离事发地最近的隆里村委会进行情况了解。经了解,该老人叫杨某云,女,75 岁,患老年痴呆病,当其家属赶到村委会在看见老人安然无恙后激动地说:" 非常感谢你们,是你们救了我妈妈一命,你们真是人民的好警察。"
三、扎根基层 用脚步丈量出一方平安
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基层组织,执法要求高、管理压力大。2021 年 3 月,陈列同志调到隆里派出所任所长。隆里派出所,是公安部命名的首批 "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陈列深知 " 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 意味着什么,更知道任务的艰巨。他凭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他带领全所民警辅警以创建新时代 " 枫桥派出所 " 为抓手,在隆里乡华寨村将警务室工作融入当地民风民俗,探索村民自治,指导村支两委研究出台村规民约,实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警务室民警指导村里以成立村治保会成员为主体的 " 劝和组 ",结合辖区实际,以 " 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 " 的新目标,积极探索践行 " 枫桥经验 " 推进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
刚到派出所工作,陈列同志就积极主动进村寨、进社区、进楼栋,一层一层走访、一户一户熟悉排查,每天晚上,陈列都会带领同事们在隆里古城重点场所进行巡逻,走一走,看一看,他说 " 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有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有了安全感,才有幸福感。正是陈列同志这种不畏困难,用脚步丈量出了辖区平安。在派出所工作以来,陈列同志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对群众关爱有加,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联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时刻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来衡量自己的工作标准。
2022 年 2 月 6 日 23 时许,辖区群众杨某锡报警称:其长子杨某权和次子杨某佩当天下午离家出走至今未归,家人们四处寻找未果,陈列同志在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两所警力一直冒雨找寻至凌晨两点,通过局刑侦大队、情报指挥中心、大数据中心等警种支持。通过 20 小时的连续奋战,找到了出走的两个小孩,家属见到两个小孩安全找回后喜极而泣,对陈列及民警们连声道谢。
2022 年 2 月 28 日 5 时许,派出所接到一起求助警情,报警人杨某叶称,家中刚满一岁的小孩赵某晨突发高烧,情况十分危急。接警后,陈列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稳定家属情绪,带领值班民警立即驾车把发高烧的小孩送往乡卫生院临时救治,后又赶往锦屏县人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经过 2 个小时的不懈努力,小孩高烧退去,病情稳定,家属露出了笑容。
在日复一日的普通而又平凡的工作中,陈列同志用他 11 年的从警生涯实践了一名公安民警对平凡的超越。2022 年以来,他共调解群众纠纷 8 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15 件,认真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顽强的工作作风,展现了党员民警的风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来源 锦屏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 王欣 / 统筹 杨秀福 / 签发 吴如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