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邻里团结讲互助,团结和谐喜洋洋。平时邻居来相处,莫为小事去动粗 "……5 月 26 日,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黔南州中级人民法院、龙里县人民法院三级法院邀请布依族山歌爱好者,一起走进具有 " 中华布依情歌之乡 " 之称的龙里县湾滩河镇孔雀寨,以布依山歌的形式,向当地村民开展《民法典》以及防诈防骗等法治教育宣传。
活动当天,通过龙里县人民法院巡回审理的一起相邻权纠纷切入,该案原被告系邻居关系,过去双方都互帮互助,和睦相处,后因被告修建房屋,双方因被告是否占用了原告方的土地产生纠纷,经过村镇相关部门多次调解仍无结果,原告最终选择对簿公堂。进入司法程序后,承办法官多次到现场勘验,并组织调解,但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由于该案在当地具有典型性,为更好地就 " 相邻关系 " 以案释法,让更多的群众到场旁听庭审,接受法治教育,法庭决定对该案进行巡回审理。
在黔南州龙里县的布依族地区," 打官司 " 常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不得已的 " 丢脸 " 行为,会出现 " 一场官司十年仇 " 现象,导致矛盾升级。龙里县法院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当地布依族山歌不但愉悦身心,而且民间 " 劝歌 " 在促进婚姻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上有着独特作用,歌师在当地非常受尊敬,很多纠纷时也会请有威望的歌师来调解。因此,龙里法院在审理该案时,借助布依山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邀请当地比较有威望的歌师来劝和,同时用山歌向旁听的群众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和防范养老诈骗宣传。
" 法律 + 民歌 ",这是法院干警和布依族同胞们的一次深情牵手,布依族同胞们用歌声为民法典插上翅膀,歌唱着民法典内容、劝说双方当事人 " 莫为纠纷把情伤 ",提醒老年人 " 天上不会掉馅饼,生活处处要小心 " 防范养老诈骗等内容。
山歌与老百姓的生活关系密切,山歌唱谈调解是用老百姓喜欢的方法和容易接受的方式,黔南法院将把法治内容与民歌结合,说法律、解民事、平民怨,化纠纷、消矛盾,对于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让人民群众在山歌唱谈中移默化地接受法治熏陶,提升民族地区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团结和社会稳定。通讯员 孟锦雄
为 " 山歌普法 " 叫好!
唱响民众心声,传递法治能量。
山歌是少数民族地区最为让人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黔南州两级法院因地制宜,创新开展以山歌普法进少数民族村寨,让僵硬的法律条款,通过改编后变成了通俗易懂且朗朗上口的山歌形式传唱出来,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来自民间的 " 音乐力量 " 和政府层面的 " 法治能量 ",两者相得益彰!
众所周知,民间歌手均来自于基层民众,就其身份而言,当他们出现在群众中时,至少从心里上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老百姓的距离。自然地,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群众既感到歌声的愉悦,又能从通俗易懂的歌词中接受了遵纪守法的法治理念,可谓是一举两得。
法治教育,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山歌普法比起常规的法治宣传教育来说,在少数民区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其宣传效果不言而喻。
事实证明,黔南州两级法院通过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在龙里孔雀寨开展的山歌普法形式,探索出了一条法治宣传的有效路径。 ⬛张仁东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