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2022-05-28
洗衣的棒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驱车郊外,见一小河清澈见底,河边还有洗衣的村姑,那景象熟悉而动人,禁不住在心里叫了声——久违了。然而让我更加注目的,是村姑手中的那根洗衣棒槌。棒槌十分精致,似曾相识,一时倍感亲切。

记得小时候我家也有一根那样的洗衣棒槌,那棒槌木质细腻,十分沉手,握在掌中手感很好,尤其是手柄,有些浅浅的浮雕,精致而好看。可我一直没弄懂,一根普普通通的洗衣棒槌,为何如此的讲究,更没弄清,它是从何而来。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自来水还没引进居民家中,吃水主要靠水站。而每家洗衣特别是清洗衣服,就是一件极不方便的大事,我家也不例外。那时,奶奶和母亲在家洗好衣服,总是要跑很远去清洗的。我们家住在威清门,一般有两个清洗衣服的去处。一是黔灵山门口的一股溪水,二是头桥的市西河。一般前往市西河清洗衣服,图的就是个方便。

奶奶和母亲在家中每次洗好衣服后,母亲上班,奶奶总是要拿出家中最大的竹提篮,码好洗好的衣服,在提手处拴上一根棕绳,找出家中的那根竹扁担,我和大姐,抑或是二姐和三姐,一人担一头,哼着小曲,一路走着编花步,晃晃悠悠,悠悠晃晃,便朝市西河走去。奶奶一般在前领着,左手挎一个盛满衣服的小提篮,右手就拎着那根洗衣的棒槌,脚上少不了穿上那双时髦的土黄色水胶鞋,昂首挺胸,足下生风,多少有些英气。常常是甩下我们一截,感觉我们掉队太远,时不时就扭转身,对我们大声吼:" 快点 …… 快点 ……" 到了河边,我们的运输任务就算完了,奶奶一人清她的衣服,我们就在一边玩耍。

流经头桥的市西河很清,河边有几棵饱经沧桑的古皂角树,从河边沿石阶一级一级的下去,便见一口水井,水井下边就是小河。井水是用来饮用的,河水是用来清衣的,人们分得清清楚楚,从不会乱来。洗衣在水井下面的地段最好,因为井水混着河水,水流湍急而清澈。河中有许多凸出的大石头,人们就择中意的洗衣清衣。去晚了,好的位置常常被人占据。但每次奶奶都会找到一个合适地方,专心而尽职地清洗。每当棒槌击打着衣服,衣服的周边就会溢出一股股粉色的肥皂水。奶奶击槌的节奏一般是 " 砰砰砰 …… 砰砰砰 …… 砰砰 …… 砰砰 …… 砰砰砰 ",就像敲着一面沉闷的铜鼓一样,常年不变。有时手痒痒了,我们也会上前帮奶奶捶上几槌。

一次见奶奶清洗得差不多了,便脱鞋下水,要过棒槌玩耍,把棒槌当作潜水艇,按下去,又让它浮上来。正当玩得兴浓之时,突然手中一滑,那棒槌就顺水漂了下去,奶奶见状,着急得一个劲地喊:" 快追 …… 快追 ……" 我一时懵了,不知所措,站在水里呆若木鸡,竟眼睁睁地看着棒槌消失在视线之外。

此后,每次洗衣便少了棒槌击打的过程,奶奶虽没责怪我,但老是把 " 衣服没清洗净 " 这句话挂在嘴边。而每次洗衣,见奶奶右手空空的,便觉缺了什么,总感少了些英气。

此后,没有办法,父亲只好用家中一根多余的木扁担,一分为二,做成两根棒槌,勉强凑合着用,算是救了每周奶奶洗衣的急。但奶奶常说太轻、太飘,不好用。虽然我们也叫它洗衣棒槌,但毕竟是山寨版的,在我眼里咋个都算不得正规的棒槌。我的感受如此,想必奶奶亦然。

此后多年,一直就没有寻到一根合适的洗衣棒槌。棒槌丢失事件,遂也成了我童年记忆中的一桩憾事。

作者 铁铁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