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记者王骁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安,是大家的愿望。但近些年,不法分子打着关爱老年人的幌子,对老年人嘘寒问暖,再施以小恩小惠,把老年人毕生积蓄、养老钱骗走。老人容易遇到哪些骗局?冰城公安为您揭秘 " 投资 " 骗局。
关键词:投资
1." 投资养老 " 骗局。骗子先在公园、广场等场所,给老人灌输投资的理念,随后通过组织旅游、参观、赠送礼品等手段获得老人的信任。然后以 " 养老服务 " 的项目为名,宣称 " 投资一定金额后,不仅可以享受利息,还能获得北上广、苏杭蓉等地的房屋居住权。投资越多,福利越好 "。这种方式表面看起来解决了投资理财和养老享福的问题,但实际上骗子只会给予老年人口头承诺或是签订空头合同,利用话术和 PS 图片进一步诱导老年人,掏空他们的钱包。
2." 以房养老 " 骗局。骗子会以 " 房本在家无用 " 等话术,诱导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公司,每月可以获得高额利润,并且也不耽误老年人自住或租住。实际上,骗子会将老年人的房产直接以高息抵押给职业放贷人,并将房屋处置权交由其处置。后续,当入局老人数量变多时,骗子就会卷钱跑路,留下老人面对贷款公司和职业放贷人的债务催收,乃至被逼卖房还债。
3." 投资返利 " 骗局。骗子以投资返利或消费返利的方式诱导老年人投资消费,现场发放粮油米面,更有甚者还会承诺免费旅游等额外福利获取老人的信任。这种骗局从本质上看,还是骗子利用言语获得老年人信任后的 " 空手套白狼 "。
4." 养老银行 " 骗局。最近部分公司在注册时将公司名称注册为 "*** 养老银行有限公司 ",并在线下租用场地,打出 " 养老银行 " 的名号吸引老年人前来存款。但实际上,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设立商业银行,应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吸收公众存款等商业银行业务,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 " 银行 " 字样。
冰城公安提醒您:投资理财骗局多,花言巧语信不得,遇事多和人商量,自己分辨不了拨打 96345,让警察帮你鉴别。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王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