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园集》
【明】吴亮 撰
凤凰出版社
2020 年 01 月
内 容 简 介
2010 年的一天,国家图书馆内书页翻动、安静如常,中国园林史专家曹汛无意翻找到了一本稀世孤本《止园集》,激动地难以言表。没想到 300 多年后,这个轰动海内外的江南园林,以这样的方式 " 回归 "。
《止园集》的出现让止园不再是文人画中的 " 空中楼阁 ",而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园林,而止园的主人正是文集的作者吴亮。
止园全景
明代末期,江南水乡日益繁华。回到家乡常州的吴亮找到了苏州造园家周廷策,准备建造自己的园子。
在《止园集》" 题止园 " 中,吴亮开笔写道:大道无停辙,宣尼岂不仕。当其适去时,可以止则止。陶公澹荡人,亦觉止为美。偶然弃官去,投迹在田里。定省愿无违,逍遥情未已。更有会心处,翳然契林水。但得止中趣,荣名如敝屣。
吴亮给自己的园子取名 " 止园 ",说的就是人的一生不能总是一心向前走,在恰当的时候要懂得停下来,明事理,知进退,当止则止。吴亮的后人吴欢感慨,他们家族就是以隋朝大儒王通的 " 止学 " 为精神依归的,冥冥之中止园也融入了这个传统。
《止园图册》
据学者刘珊珊、黄晓研究,止园造园如写诗文,用典甚多。推开止园的大门,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铺面而来。
《止园图册》上,止园以入口处的柳树为起点,呼应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以怀归别墅和飞云峰的孤松为承接,呼应《归去来兮辞》和其中的 " 抚孤松而盘桓 ";再以梨云楼和桃坞为转折,全园的主堂梨云楼对着象征桃花源的桃坞;最后是出自《止酒》诗的真止堂、坐止堂和清止堂。这四段景致皆围绕陶渊明展开,层层推进,同时辅以其他典故,使止园既主旨明确,脉络清晰,又摇曳多姿,意蕴丰富,俨成一篇匠心独运的绝妙文章,描画出一座远离尘嚣的桃花源。
止园所处的晚明期是文人园林的极盛时期,吴氏家族以吴亮建造止园为代表,共建园林 30 余座,成为中国明朝最大的造园世家之一。止园在山林、水景、建筑、花木等方面都蔚为大观,名称也是大有讲究,芍药栏、梨云楼、华滋馆、真止堂、水周堂,其名背后都有几千年的文化传承。
如水周堂这个名字,吴亮在《止园记》中讲到:前见南山,山下有池莳菡萏,四外皆水环之,故取《楚骚》语。黄晓查找到水周堂名字取自屈原《九歌 · 湘君》:君不行兮夷犹 ……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止园模型
此一取名即体现了吴亮的用心之处。《湘君》是屈原代湘夫人写的一首词,主题为妻子在家中思念不能归家的夫君。了解了这样一个情节,再看水周堂图画,就会发现其中有趣的细节,止园图中水周堂四外皆环水,池中有两位女子在荡舟。
《止园集》中收录了大量的诗词,也可以印证这一步一景的故事。直接吟咏景点者即有《由别墅小轩过石门历芍药径》《度石梁陟飞云峰》《由鸿磐历曲磴渡柏屿》《登狮子座望芙蓉磎》《由文石径至飞英栋》《梨云楼》《竹香庵五首》《真止堂三首》《柏屿》《香界》《数鸭滩》《鱼乐国》《水月观》《飞英栋》等六十余首。可以窥见,止园中的每一个景致,都值得细说。
止园的废弃不知始于何时,道光《武进阳湖县合志》称其 " 在东门外 ",连编县志的人都绘弄错位置,可知在道光年间已荒废了很久。今天在卫星地图上,仍然能找到止园的旧址,它位于常州市关河中路北,青山路、晋陵中路东。如今这里已建成常州新天地和怡康家园。
为何止园是造园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除了吴亮,原来吴家个个都是造园高手?
《止园图册》又有怎样的故事?
关于止园,它的故事足够拍一部 80 集电视连续剧。文脉君曾写过一篇《常州神秘园林被遗忘 300 多年,美国学者远隔重洋带来惊人发现 ……》,详细揭秘梳理了止园发现与研究的全过程,有兴趣可以戳链接阅读。
作者简介
吴亮(1562-1624),字采于,南直隶武进(今常州)人。中行次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迁湖广道御史,疏劾方从哲等,又陈起废疏,以赵南星等宜破格录用。奉敕巡按宣、大,两镇肃然。三十八年,以擅自去官夺级,赋闲十二载。天啓二年(1622),起南京礼部主事,累迁大理寺少卿,卒于任。所辑有《万历疏钞》《毗陵人品记》等。
现代快报 + 记者 宋经纬 整理
来源:江苏文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