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苏宁)江苏的小伙伴对丹阳眼镜一定不陌生,你知道在远在几千公里以外的拉萨,也有一座丹阳眼镜城吗?6 月 9 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进拉萨市达孜 · 丹阳眼镜城一探究竟,这里是西藏规模最大、功能区域齐全、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现代眼镜大卖场,吸引了当地不少市民来选购。
△达孜工业园区
聚焦 " 拉萨所需 ",发挥 " 江苏所能 "
达孜 · 丹阳眼镜城位于拉萨市达孜工业园区,这里陈列着上千种不同款式的太阳镜、光学镜片、框架、隐形眼镜。
△达孜 · 丹阳眼镜城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里有 2000 多平方米,配备着国内外先进的配镜验光设备。6 月 9 日,拉萨市民王定伟来到眼镜大卖场挑选太阳镜。他告诉记者," 来这里选购一副太阳镜挺好。眼镜种类多,款式新颖,价格也实惠。"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拉萨市年均日照时间长达 3000 小时以上,紫外线强烈,是白内障等眼科疾病高发区域,太阳镜需求充沛。而镇江丹阳眼镜产量占到了全国的 70%,在镇江市第九批援藏干部的积极牵头推动下,达孜 · 丹阳眼镜城项目于 2021 年 8 月 27 日建设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镇江第九批援藏工作组组长、拉萨市达孜区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区长罗小兵介绍,这一项目得到了镇江市委市政府以及丹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丹阳眼镜协会的支持。整个项目投资 2000 多万。" 可以说,这一项目是达孜、丹阳两地同心合作、齐心协力、优势互补打造的具有典范意义的项目,也是对援藏模式创新的一次有益探索。"
" 聚焦‘拉萨所需’,发挥‘江苏所能’,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罗小兵说。自 2019 年江苏镇江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进藏以来,他们围绕拉萨产业所需、群众所盼,结合江苏产业优势,引进了一批批优质项目,用产业援藏照亮发展前路。苏拉携手,也将达孜工业园区打造成西藏超强工业园区。" 我们这次引进了不少产业,成效非常好,以洋河集团为代表,打造青稞酒产业生态圈,总投资 10 个亿,6 月底就要开工。" 罗小兵说。
在达孜,小小的青稞通过江苏援藏力量的加持,已经被加工成了各种产品。2019 年,园区内的西藏藏缘青稞科技有限公司创新生产的青稞芽胚精酿啤酒上市,市场不错。该公司常务副总龚继飞说,目前该公司青稞啤酒一年产能 1.2 万吨,现在在做二期规划,计划再投 1.5 万吨。" 精酿啤酒也好,还有其它青稞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江苏第九批援藏干部的帮助,以及援藏资金的支持。" 企业的良好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就业。"2020 年以来,包括销售岗位在内,我们带动了 36 名大学生就业。" 龚继飞说。
△达孜工业园区
藏家乐打造惠农富农生态之路
江苏镇江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进藏以来,不仅继续助力达孜强产业,还创新多条路子惠民生。
在拉萨达孜区扎叶巴村,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天然图景。山上千年的扎叶巴古寺,见证着村庄的变迁。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镇江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组因地制宜,正积极推动当地向区域旅游目的地华丽变身。
在这里,精致的民宿沿着山坡排布整齐,放眼望去,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去年 8 月中旬民宿正式开业,租的都是当地村民的闲置房屋。" 民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民宿分为 888 元和 999 元两个价位,不仅可以容纳一家老小住宿,还提供藏药浴,很受拉萨本地人民的欢迎。" 不少顾客看到了我们的抖音视频慕名而来,回头客也不少。"
罗小兵告诉记者,目前达孜区扎叶巴正在进行藏家乐改造示范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完工。藏家乐每户预估投入 50 万,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及乡村文旅资源对叶巴村旧 ( 遗废弃 ) 房屋加以设计改造 8 户民宿,提供藏乡住宿、餐饮及村落民俗体验,预估每户每年的收入额达 12 万元。
在江苏援藏队伍的带领下,越来越多农户走上致富路,形成老百姓 " 自身造血 " 的良性循环。依托当地极具优势的自然条件,镇江援藏队伍高标准规划建设扎叶巴文化旅游景区、白纳沟生态公园,投资 9000 多万元的扎叶巴一、二、三、四期游客中心、环境整治、民宿改造、景观建设等项目初见成效,其中藏文化体验中心将设置藏香、唐卡、藏戏,藏药,拉萨泥塑,布制面具的参观、制作与售卖等互动体验。未来,总投资 5 亿元的白纳沟阿古顿巴出生地主题公园一期项目也将落地,这里将诞生西藏首个薰衣草基地——达孜区贝拉庄园内的薰衣草基地。
(编辑 陈海静 吴嫣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