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7 月 3 日上午,江苏书展主会场内举办了 " 听馆长聊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 分享会,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 " 阅读博物馆 " 活动,《大运河的故事》副主编、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郑晶馆长,带领现场观众一起 " 阅读 "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阅读运河故事和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
运河好书:《大运河的故事》《中兹神州》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位于江苏省扬州三湾风景区,是集运河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兼顾旅游休闲与对外交流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博物馆。前不久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刚刚迎来一周岁生日,虽然建馆时间不长,但已斩获多项殊荣,其常设展览更是在今年的 5 · 18 国际博物馆日荣获 " 第十九届(2021 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 精品奖。
活动上,郑晶馆长首先对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讲述了博物馆的建设、展览和运营的谋划,并且展示了博物馆和出版社合力推出的《大运河的故事》系列普及教育读本。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常设展览以 " 流动的文化 美好的生活 " 作为主线,从大运河的遗址遗迹与遗物、运河上的舟楫生活、运河两岸的城镇生活三个视角,全面阐释大运河的遗产价值和带来的美好生活,宣传运河文化。展览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大型文物的展示:有来自开封唐宋汴河河道的超大剖面;有整体打包而来的镇江唐代成对船形砖室墓;还有鉴真东渡处——黄泗浦遗址的一眼眼水井 …… 将 " 不宜移动 " 的大型文物变为进入博物馆的展品,真正让 " 文物活起来 ",可谓物善其用。
正在展出的 " 中兹神州:绚烂的唐代洛阳城 " 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 运河城市 " 系列特展的首展。活动现场,主持人向读者介绍了展览同名图录《中兹神州:绚烂的唐代洛阳城》一书。
把最新展况搬到了线上
除传统的展陈、文物、模型等手段外,博物馆还大量使用了沉浸式文旅及室内街区复原、光影剧院、投影技术、天幕、主题剧本杀等最新行业成果。" 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 " 展厅以城镇历史景观活态展示的方式,打造了一个有历史场景和真实业态,让观众可以互动体验的展厅。数字化专题展厅 " 河之恋 " 采用 " 科技+艺术+文化 " 裸眼技术理念,营造出富有创意、极具新意的沉浸式体验,观众可以在展厅内与运河的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等元素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
" 除了线下展览,我们还把最新展况搬到了线上。" 郑晶介绍,这次他们将文物的 " 前世今生 " 和展览的 " 台前幕后 " 一起搬上新媒体,进行 " 揭秘式、陪伴式 " 展览。从 3 月份至今,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拍摄了十几集短视频,从文物的点交与运输过程,到布展花絮与展厅探访 Vlog,以这种方式带领观众 " 沉浸式 " 观展。博物馆传播数字化,不仅可以跨越时空限制,丰富博物馆的 " 打开方式 ",也是吸引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参观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新尝试。
扬州、苏州推出 " 双城记 " 主题研学游
本次分享会还邀请来了两位苏州本地的博物馆嘉宾,分别是苏州博物馆副馆长谢晓婷和吴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曾路。三位馆长在台上一起畅谈博物馆,为观众们带来了一次非常美好的体验。
谢晓婷、陈曾路分别分享了自己对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感受与看法,言语间毫不吝啬夸赞与欣赏。
扬州、苏州同为中国大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三家博物馆虽各具特色,定位不同,但均为运河江苏段的重要展示窗口,运河文化早已流淌在苏州、扬州两城的血脉之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美学、精神和教育价值。时值暑假,三位馆长也介绍了各自馆为观众精心准备的社教活动,同时就博物馆的社会服务理念、如何更好地实现为公众服务的目标进行了探讨交流。
依托运河文化,今年 7 月,苏州博物馆将与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扬州双博馆合作,推出 " 双城记 " 主题研学游,带领观众了解大运河历史,一同领略运河非遗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三家博物馆也与日俱进,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观展方式。
现代快报 + 记者 白雁 文 / 摄
(编辑 李蔚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