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疫情中,红古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通过 " 静态管理 + 主动作为 " 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落实防疫措施,最大限度确保抗疫成效和居民群众生活保障。
静下来是抗击疫情
红古区通过推行让文化市场、吃穿住游、交通出行和耐心居家静下来等措施,让整个城市静下来,打断病毒传播链条。
" 李经理您好!根据近期疫情形势变化和防疫政策要求,电影院需要暂时停业,恢复营业时间我到时候再通知您,希望您能够理解和配合,同时在家做好自身防护。" 疫情发生后,区委宣传部马婷婷第一时间拨通了名都影城负责人的电话。随后,她逐一向辖区内文化行业商户告知了需要停业的通知。同时,区市场监管局对餐馆、饭店、商铺等经营门店进行防疫检查和关停,对超市、集贸市场、果蔬店等保障生活必需品供应的场所进行疫情防控措施检查和价格监管。
区文旅局对辖区内星级酒店住店人员进行规范离店或闭环隔离,书面通知辖区内的旅行社和乡村旅游景点进行停业,体育、文化场馆进行闭馆,进一步切断疫情传播途径。除疫情防控车辆、应急车辆、保障社会正常运行车辆之外,全区出租车公司和公交公司停运,对上路私家车进行检查提醒和教育劝返。
" 各位村民,目前疫情形势严峻,请大家佩戴好口罩,不串门、不扎堆,戴好口罩,非必要不外出。" 海石湾镇海石村的 " 小喇叭 " 喊出了防疫 " 最强音 "。红古区倡导全区广大居民群众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不扎堆,丧事简办、喜事缓办,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城区内,各小区物业为住户制发出入证,倡导一户一证一天最多外出一次购买生活用品。由志愿组织、" 社工委 " 成员单位组建的守护家园 " 巡逻队 " 的队员们身穿红马甲、戴着红袖章、手持大喇叭深入辖区内主要道路、小区院落、广场花园,走街串巷进行巡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控制疫情传播。
动起来是担当奉献
在社会面静下来的同时,红古区积极行动,让全区志愿服务、物资保障、助农解困和社会救助等工作快速动起来,最大限度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正常运行。
核酸检测点上,返乡大学生维持秩序,协助申领健康码;管控小区内,退役军人身穿防护服全方位进行消杀;社区防疫点上,关爱人员化身志愿者,对小区进出人员落实好 " 一扫三查 " 及相关信息登记工作;辽宁方大集团捐赠 100 万只石墨烯系列防护口罩,以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和担当;西苑社区返乡创业人员魏五月为社区捐赠方便面、矿泉水等抗疫保障物资,慰问抗疫一线工作人员。
红古区商务局对辖区内生活必需品供应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并及时发布公告公开全区大米、面粉、油盐等物资储备情况以稳民心。同时,通过工作群向重点超市、市场等 67 个保供网点及时传达省市区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确保物价平稳。并为保供网点等办理生活物资保供车辆通行证 300 余份,确保生活物资供应充足。
面对包装运输难问题,红古区商务局联系本地包装生产商,连夜生产泡沫周转箱,帮助本地企业、本地产品更好开拓本地市场。区商务局还积极联系兰州邮政红古区分公司、国芳集团与受损果农对接采购,缓解了果农因滞销带来的损失。针对农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红古镇、花庄镇、平安镇政府主动联系对接海石湾主城区商超和农贸市场,帮助农户销售各类蔬菜和水果,保障了市场供应,丰富了群众的 " 菜篮子 "。
为解决风险区域困难群众和部分人员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出行难、采购难,红古区民政局迅速行动,根据困难群众需求有针对性的采购一批大米、食用油、鸡蛋、大肉、蔬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送到矿区街道梅花楼、华龙街道煤电六小区和其他有零散管控人员的片区,由镇街、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物资上门,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生活无忧。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娜
通讯员 党世花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韩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