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8-02
扎根边疆18年,扬州老人讲述援藏往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扬档宣 记者 庄剑翔)"1979 年,我独自一人坐火车从扬州出发去往兰州。停留 3 天后,我便和其他来报到的同志们一起向西藏进发 ……"43 年前,23 岁的扬州人董志友踏上了去往西藏的火车,开始了自己 18 年的援藏之路。

△董志友在西藏

18 年间,他在经常发生塌方、洪水、泥石流的环境中做了改善办公条件、人口普查、重建水电站等工作。近日,扬州市档案馆对董志友进行了口述援藏史的收集采访,他讲述了 18 年援藏期间的故事。

1979 年,西藏要招收一批高中毕业生去支援工作。得知消息的董志友报了名。7 月,他独自一人坐火车从扬州出发去往兰州与 " 大部队 " 汇合,停留了 3 天后,大家一起向西藏进发。" 我们先是乘坐火车到达柳园,接着又坐了整整 9 天的大客车经敦煌这一条线去往拉萨。"

到达拉萨后,董志友未做停留,隔日便直接去了洛扎县开展工作。洛扎县地处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南麓,藏语意为 " 南方大悬崖 ",为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全县平均海拔 3800 多米,边防线长约 200 公里,与不丹王国接壤。抵达后,董志友被分配到县里的计划委员会。在这里,他一干就是 18 年 6 个月。" 主要的工作是统计每年农业方面的各项数据以及一些简单的工业生产情况,另外还会涉及到一些商业及林业方面的工作。"

董志友所在的地区,经常会遇到飞石、塌方、洪水、泥石流或者遭遇野兽。在他印象中,最危险的一次是遇上发洪水。他回忆,当天他凌晨四点接到了水电站的通知,告知可能将有洪水。当他赶到桥头时洪水冲了下来,与他只隔了 50 米远," 再近一点就危险了。"

工作中,董志友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马。外出工作时,拉上一匹马,行李往马背上一放,便可以走了。因路途遥远,不可能做到当天来回,最久时他在马背上奔波了 10 天。

△董志友获得的荣誉证书

1987 年左右,董志友拍了 500 多张有关县里基础设施和办公住房的照片,这些照片被有关部门关注到了。随后,从洛扎等三个县开始,西藏各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便逐步得到了完善。

多年来,董志友与当地的藏族朋友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 西藏是我的第二个故乡,从 23 岁离开家乡,一直到 42 岁结束援藏,我真切感受到了藏族人民的淳朴、热情、信任和敬重。" 董志友表示,一别经年,许多往事仍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若有机会,他还想再回洛扎走一走、看一看。

(编辑 李蔚蔚)

相关标签

扬州 西藏 拉萨 兰州 泥石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