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露营、研学 ...... 盛夏时节,旅游旺季如期而至,在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景区,果蔬乐园、龙鳌河、荷花池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 " 打卡 " 游玩。
水尾镇马家寨景区百亩荷花池(杨树 摄)
近年来,水尾镇产业通过构建一个大棚食用菌、一个果蔬乐园、一个稻田种植基地、一个蔬菜种植基地组成的 " 四个一 " 发展布局,深入探索 " 文旅 + 特色产业 " 融合发展之路,持续推动水尾镇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目前,水尾镇 " 四个一 " 产业总产值达 3500 万元,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 一条路 " 串起特色产业新画卷
" 这条‘乡村振兴产业路’是水尾镇脱贫攻坚时期开始修建的,沿着往里走不仅能看到咱们水尾镇杂交水稻制种连片种植地,还有生姜种植基地、林下种植园、食用菌大棚等特色产业。" 水尾镇工作人员杨树告诉记者。
水尾镇杂交水稻制种核心种植基地(杨树 摄)
大树林村是水尾镇杂交水稻制种核心种植基地,通过无人机高空俯瞰,稻田在生姜种植基地、产业振兴路的点缀下美不胜收。
岑巩县自 1976 年开始发展水稻制种,得益于良好的气候地形条件,经多年的发展,水稻制种成为了岑巩县的主导产业,并先后授予 " 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 " 和 " 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 " 的称号。在水尾镇,水稻制种是当地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全镇种植面积达 4517 亩。目前,水尾镇共 7 个村涉及杂交制种,制种亩产量平均约 480 斤,总产值接近 1500 万元,平均每亩带动 12 人就业。
农户正为生姜除草(杨树 摄)
走进稻田旁的生姜基地,农户们拿着锄头穿梭在土地里,为生姜除草、浇灌。据工作人员介绍,水尾镇所种植的生姜面积约 200 亩,种植的种类为白姜,俗称 " 洞姜 "。与传统的种植模式不同,白姜通过一个个独立挖好的小洞种植,既能防病,同时提高了生姜的品质和效益。近年来,水尾镇立足于气候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益农作物如白姜、食用菌、烤烟等,打造特色农产业品牌,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黄俊榜正仔细查看食用菌品质(杨树 摄)
在食用菌大棚里,水尾镇新场村支部书记黄俊榜正仔细端详着高温下食用菌的生长情况。" 我们的香菇不仅在本地受欢迎,还销往铜仁、怀化,要一点点打响水尾‘香菇小镇’的名声!" 据悉,这样的大棚在水尾镇新场村共有 210 个,由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建德出资建成。如今,水尾镇逐步掌握食用菌种植技术,并且不断创新思路,利用冷库资源,将所生产的菌棒进行恒温养菌,实现因地制宜的高效养菌。
生态美,产业兴。
随着一辆辆满载水尾镇出品的果蔬,从地头、大棚、种植园一路开出水尾镇,伴着阵阵微风,水尾镇特色产业沿着乡村振兴路所铺就的画卷,在绿水青山间完成了转型升级。
果蔬乐园 玩出文旅新活力
马家寨龙鳌河景区(杨云 摄)
" 农家乐 " 曾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之一,但由于形式单一、质量下降、旅游市场冲击等原因热度渐渐退却。为了提高乡村旅游的竞争力,随之而来的是各地积极探索 " 吃、玩、游、学 " 为一体的综合升级。
在水尾镇中心片区,那关于吴三桂后裔隐居而建的马家寨,是当地乡村旅游最靓丽和神秘的一张名片。
如何实现乡村旅游升级?如何让人们在玩乐中感受历史文化的乐趣?水尾镇围绕伴着马家寨景区,在周边规划建起了果蔬乐园和荷花池。在百亩荷花池与果蔬乐园的交相辉映下,马家寨这个有着超过 300 年历史的神秘村落再度 " 火 " 了起来。
7 月 30 日,岑巩县乘着盛开的荷花,筹划举办了 " ‘荷’你相约 · 探秘马家寨 " 的夏日游玩活动。活动充分利用荷花池、龙鳌河、果蔬乐园、马家寨的旅游资源,为游客带来了一次囊括赏花、美食、汉服演出、音乐节等丰富活动的盛宴,当天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前来游玩,当日进出人口统计达 8 万多人次。
7 月 30 日水尾镇举办 " ‘荷’你相约 · 探秘马家寨 " 活动盛况(杨云摄)
据悉,果蔬乐园园区占地约 500 亩,是集农业种植、加工、观光、旅游、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是水尾镇 " 四个一 " 产业发展思路中的 " 一园 "。目前,果蔬乐园是水尾镇‘大豆 + 玉米’复合种植的基地,主要种植鲜食毛豆、玉米,总产值约 260 万元。
" 果蔬乐园针对乡村游所设计的完善设施,包括自种自摘、烧烤、唱卡拉 OK、水幕电影、露营、投喂观赏鱼等,为游客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旅游体验。" 杨树说。据了解,果蔬乐园建成后,不仅吸引了众多以 " 全家游 " 为主题的游客,并成为周边县市中小学开展劳动实践教育的首选。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在果蔬乐园内的劳动教育研学基地,岑巩县各中小学的劳动实践基地用牌子仔细区分开,学生们春季种下的蔬菜即将迎来收获期。" 劳动教育是实践的课堂,一天的时间虽短,但从孩子们劳动技能的提高和意识的改变,我们家长感受到生活处处是课堂,不在于形式,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收获。" 跟随岑巩县第四中学师生一同来到果蔬乐园体验劳动的家长感慨道。
" 党建 + 科技 " 聚智聚力助农增收
走进水尾镇坝区农业种植基地,伴随一阵旋翼轰鸣声,装载着农药的无人机腾空而起,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着农药雾流均匀散开,精准喷洒药物到农作物上,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完成了 10 亩种植地的农药喷洒任务。
工作人员正在装载农药
" 无人机一天可对 300 亩农作物基地进行病虫害防治喷洒任务,只要农户需要喷洒农药,我们都会带着机器过去,既省时又省力,并且相比人工喷洒节省 20% 的农药。" 水尾镇农药喷洒工作人员尚绍枫说。
近年来,充分利用科技为农业生产提升效率的模式,成为水尾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农业生产机械化的重要举措。据介绍,水尾镇利用坝区优势,在新场村至驾鳌村建有约 7600 亩的轮作蔬菜基地,水尾镇政府了解到人工喷洒农药存在着劳动力不足、成本高、不易管理等问题后,积极组织商讨,决定购置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工作,同时聘请专职人员对机器进行管护。
通过无人机喷洒农药,水尾镇实现了坝区蔬菜基地农作物 " 统防统治 ",实实在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让农户从 " 会 " 种地到 " 慧 " 种地转变。
烤烟种植基地
此外,水尾镇在积极打造 " 一村一品 " 特色产业进程中,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2021 年,贵州省黔晟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对口帮扶水尾镇马家寨村以来,按照岑巩县委、县政府产业规划部署,结合水尾镇自身优势,选定以种植烤烟为主导产业,通过马家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党员全程参与管护,形成以 " 烤烟 + 蔬菜 " 轮作的产业发展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水尾镇乡村振兴稳步向前。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 周欢/ 统筹 杨秀福/ 签发 吴如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