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星新闻
据近日披露的最新数据,6 月 29 日,地球比标准 24 小时少 1.59 毫秒完成了一次自转,这是自 20 世纪 60 年代原子钟开始记录地球自转以来的最快时间。
据报道,这一记录让地球出现了 " 有史以来最短的一天 ",同时也再次表明地球近年来正在加速自转。然而,导致地球加速自转的确切原因却仍是一个谜题。事实上,自 2020 年以来,地球已超过 20 次打破了最快自转纪录,扭转了此前持续了几十年的较长的运行周期。
▲资料图
研究地球自转的科学家用 " 地球自转日长变化 " 这个术语来表示地球自转的快慢,指地球绕地轴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与 86400 秒 ( 即 24 小时 ) 之间的差值。当 " 地球自转日长变化 " 增加时,地球自转会变慢,当它减少并变成负数时,地球自转会变快。
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地球的自转速度一直在 " 变慢 ",通常需要多花几毫秒的时间完成一次自转 ( 1 毫秒相当于 0.001 秒 ) 。但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波动的,完成一次自转所需的时间会增加或减少几分之一毫秒。
科学家解释道,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它的自转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内部结构、月球的潮汐影响和气候变化。在今年的 " 亚洲 - 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 " 年会上,莫斯科大学列昂尼德 · 佐托夫博士指出,目前 " 地球自转日长变化 " 可能与 " 钱德勒摆动 " 有关。
" 钱德勒摆动 " 是指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表面的小幅度运动。" 钱德勒摆动的正常振幅在地球表面大约是 3 到 4 米 ", 佐托夫博士表示," 但在 2017 年到 2020 年之间它消失了。"
塔斯马尼亚大学专门研究地球观测的教授马特 · 金表示,显然有些东西已经发生了变化," 但这种变化是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精确射电天文学研究以来我们从未见过的。"
如果地球的白昼继续变短,科学家们最终可能不得不通过添加一个 " 负闰秒 " 来确保地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与原子钟的测量值保持一致。这将是历史上第一个 " 负闰秒 " 的例子。
据悉,手动加减一闰秒对于那些对时间精度有较高要求的行业,例如航天、通讯、金融等,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而让全世界基于时间提供服务的机构同时增加或减少一个闰秒,也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不过,佐托夫博士认为:" 有 70% 的可能,地球自转日长变化已经达到最低水平了,因此我们不需要负闰秒。"
编辑 宋芮彤
值班主编 寇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