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出产全国 80% 的家居服、40% 的女性内衣和 35% 的面辅料产品,每年有逾 10 亿件内衣家居服装销往全球各地 ……" 和美侨乡 " 潮南,得益于改革开放好政策和丰富的侨资侨力、民资民力,传统产业起步早、发展快,规模引人瞩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潮南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地方资源和产业特色,科学统筹工业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传统制造业,推动产业经济实现新跨越。10 年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 3.07 倍,在打造 " 传统制造业赋能集聚示范区 " 道路上行稳致远。
纺织服装产业占据 " 半壁江山 "
" 潮南的四大支柱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占据了全区工业‘半壁江山’,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举足轻重;精细化工、口腔用品和精品文具产业也拥有一批知名品牌和优秀产品,在国内细分市场上较具影响力。" 潮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伟焦自豪地告诉记者,2012 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只有 312.46 亿元,至 2021 年已达 960.44 亿元,直逼千亿大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体量不断壮大,现已达到 512 家。
10 年间,潮南区传统产业的形态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环保配套设施严重缺乏、高污染高能耗纺织印染产业粗放发展的实际,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省、市工作部署,及时按下 " 暂停键 ",所有印染企业全面依法停产退出。在经历了全部关停入园的 " 阵痛 " 后,该区纺织印染产业浴火重生:潮南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于 2020 年全面建成,获评 " 中国纺织印染循环经济产业园示范基地 "" 广东省首批特色产业园 ",已入驻的 138 家企业基本涵盖纺织印染上下游产业链,2021 年实现工业产值 82.72 亿元,点燃潮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19 年潮南区获评 "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 ",是对该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的充分肯定。10 年间,潮南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猛增 17.3 倍,达到 52 家;新型研发机构实现零的突破,目前拥有省级 1 家、市级 3 家,另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5 家。
如何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潮南的目标定位,加快打造 " 传统制造业赋能集聚示范区 "?潮南区委、区政府形成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就是紧紧扭住 " 高端、集群、融合 " 三大路径,建设 "2+2+4" 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以推进 " 工改工 " 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改造优势产业、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等为抓手,着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具体目标是打造一个超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和 3 个超百亿级的精细化工、口腔用品、精品文具产业集群。
营商环境优化令企业信心倍增
现已成为潮南区传统产业 " 龙头老大 " 的纺织服装产业,其实也是从一张白纸画起的。改革开放之初,一批 " 吃螃蟹 " 的潮南人凭着海外的信息、资金优势以及刻苦耐劳的拼劲韧劲,陆续办起了服装家庭作坊和 " 三来一补 " 小企业,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壮大,合力做成了今天年产值 "700 亿 +" 的产业规模。
在潮南区 300 多家纺织服装规上工业企业中,位于陈店镇沟湖社区的汕头市新兆丰服饰有限公司只能算 " 中等个头 ",但总经理仲明对 10 年来的发展变化感受尤为深刻,因为他的企业创办至今刚好 11 年出头。
仲明 20 岁那年从江苏泰州来到陈店镇一家内衣厂务工,经过十多年努力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人脉资源,开始踏上自主创业之路。11 年来,这家以生产女士内衣为主的企业从创办伊始只有 20 多人的家庭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 300 多名员工的上规模企业,厂房面积增长了十多倍,2021 年工业产值达 7000 多万元。
"2020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及动荡的国际环境,打破了我们公司的客户架构和生产模式,为此我们及时作出调整应对,从原来单一的东欧地区批发市场客户扩展到面向跨境电商、南美和欧洲的品牌客户群体,今年产值预计可比去年增长 15% 左右。" 仲明深有感触地说,10 年来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市场越来越规范,对工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倒逼工厂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近年来汕头投资环境持续优化,政府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很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新兆丰公司作为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首批理事单位,对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将抢抓 " 工业立市,产业强市 " 发展机遇,积极参与 " 产业强区 " 建设,借助服博会等平台广拓客源,提高产品知名度,努力实现国内国际市场 " 双轮驱动 ",推动企业持续稳健发展。
乡村振兴成就宜居宜业新天地
两年前记者到峡山街道采访潮南区内衣家居服行业协会会长吕南明,这位年逾六旬的业界前辈说了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 " 题外话 ":" 我在潮南土生土长,这几年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目共睹,现在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容易看到‘脏乱差’了。"
在潮南区司马浦镇美西村,72 岁的村民郭芝勇也对村里环境的大变样赞不绝口:" 以前崎岖不平的泥土路都铺成水泥路,到处打扫得很干净,河沟里的水也变清了。那片老寨墙原来破破烂烂,现在经过整修好看多了,还挂起这一排五星灯,夜里亮起灯来,灯影倒映在寨前池的水中,非常漂亮!外乡的人都跑过来看,说不比市区的公园差哩。"
近几年来,潮南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中,凝聚合力、精准施策、管建并举,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广大农民群众畅享 " 开窗见绿 "" 开门进园 " 的美好生活。目前,全区 8 条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景观走廊已启动建设,不久的将来潮南乡村必将更为宜居宜业。
与此同时,潮南区农业产业经济持续发展,4.4 万亩荔枝、2 万亩优质粮食、1 万亩蔬菜、1 万亩潮汕柑、7000 亩茶叶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 强筋壮骨 ",生猪、蔬菜、甘薯 3 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呼之欲出,27 家农业龙头企业和 300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 联农带农惠农 "。2021 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 36.81 亿元,同比增长 4.7%,比 2012 年增长 61.4%。
" 只有夕阳的技术,没有夕阳的产品。"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创建新兴产业一样都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宏图绘就、号角吹响,拥有坚实产业基础的潮南区,正朝着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的方向发力冲刺!
来源:汕头日报 记者 王开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