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甘肃省政府有关部门获悉,按照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我省坚持多措并举,从做好一次性生活补贴发放、加大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救助力度、提高社会救助时效等方面入手,千方百计兜住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扎实做好基本生活救助工作。加大低保和特困供养制度落实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全面落实单人户保障、财产豁免、刚性支出和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准确核算家庭经济状况,精准认定保障对象。2022 年 6 月以来,我省新增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 6.3 万人。
及时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按照城市对象每人 340 元、农村对象每人 220 元的标准,为全省在保障范围内的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截至 7 月 27 日,全省 86 个县区中已有 82 个县区完成补贴发放任务,为 171.95 万城乡低保对象和 9.54 万特困人员发放资金 4.23 亿元;剩余 4 个县区于 7 月底前全部发放到位。
积极纾解疫情对困难群众的影响。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已对 1.12 万名受疫情影响的未参保失业人员和未就业困难大学生实施了一次性临时救助,支出资金 1298.8 万元。对因疫导致生活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 27272 人次,支出资金 2938.6 万元;向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等发放防疫物资 31.6 万件,生活物资 5.1 万件,折合人民币 218.8 万元。将中高风险区域乡镇(街道)" 小金额救助 " 审批额度由 800 元提高至 1000 元,临时救助备用金拨付标准由每人 2 元提高至 3 元,疫情严重地区由社区(村)直接实施临时救助。
加强监测预警和主动救助。加强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2022 年 6 月份发出红色、橙色预警信息 1415 条,对 68 户符合条件困难群众落实了救助政策。同时,组织动员基层力量通过入户、电话、视频等多种方式,全面排查了解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低保边缘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等困难群体生活状况,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相应救助帮扶。
全面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走访探视和照料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每周打扫一次卫生、每半月洗一次衣物、每月理一次发、每半年发放一次基本生活必需品的 " 四个一 " 服务,照顾好特困人员日常生活。上半年共服务 6.2 万人次,发放食品、衣物等生活必需品 15.5 万件,折合资金 6757.3 万元。
着力优化社会救助办理程序。加快申请社会救助办理速度,延长在保人员定期核查时限,缩短遇困外来人员临时救助审批时限,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畅通社会救助电话和网络线上申请受理渠道,开展线上审核审批,减少人群聚集,降低感染风险。截至目前,全省共有 307 名困难群众通过网络申请办理了相应救助。
强化监督检查跟踪问效。严格落实资金管理规定,健全完善资金月调度机制,定期检查救助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切实守住困难群众的 " 保命钱 "。深入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严肃查处套取挪用、截留私分、贪污侵占资金和 " 关系保 "、" 人情保 "、" 吃拿卡要 " 等违规违纪行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
编辑丨宗成贤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韩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