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2-08-08
中车长客:擦亮装备制造“金名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2015 年 7 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视察时指出,高铁动车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在 " 走出去 "" 一带一路 " 建设方面也是 " 抢手货 ",是一张亮丽的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希望高铁建设再接再厉、创新驱动,继续领跑、勇攀高峰,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

7 年时间如白驹过隙,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却始终回响在中车长客人的耳畔 ……

2022 年 7 月 30 日,7 时刚过,中车长客转向架制造中心里就传来了机械焊接的声音,成为打破双休日静谧清晨的 " 变奏曲 "。

" 我们要攻克海内外多个项目任务,工期紧、车型多而杂,时间分秒必争。" 作为中车长客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产线组机械手班班长," 大国工匠 " 谢元立和工人们在又一个 " 加班日 " 里挥汗如雨 …… 在中车长客," 谢元立们 " 在研制 " 一带一路 " 抢手货、擦亮装备制造 " 金名片 " 的路上,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中车长客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铝车体产线组工人正在进行焊接作业

满足市场需求

以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

" 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持续擦亮中国装备制造‘金名片’。"7 年来,中车长客高级技师李万君带领其团队不断创新进取,这一点,从以他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墙壁上贴满的各类创新成果认证便可见一斑。

7 年来,中车长客深层搭建技术资源体系,构建多个创新平台;深度掌控核心关键技术,在轮轨关系、碰撞吸能、振动噪音等关键技术研究上聚力攻坚,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品不断突破,先后研制了 " 复兴号 " 系列动车组、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磁悬浮车等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引领性产品,海外市场逐步扩大,使中车长客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闪耀全球的 " 金名片 "。

7 年来,中车长客坚持 " 科技自立自强、创新驱动发展 " 战略,持续开展轨道交通装备科技创新。中车长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实现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我们科学构建产品平台,形成 7 大类产品线 25 个平台产品,以此为依托研发系列产品。特别是在提升绿色智能制造能力方面,我们积极打造绿色智能产线。" 在高速动车组领域,中车长客搭建时速 160 公里、250 公里、350 公里不同速度等级、不同环境适应性的动车组产品平台,其中,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 复兴号 " 系列动车组极大地提升了中国高铁品牌形象,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则充分体现了中国高铁技术的先进性和成熟性,成为引领世界高铁发展的新方向。

中国首列不锈钢地铁车、铝合金轻轨车、单轨车、耐高寒地铁车、无人驾驶地铁车、低地板轻轨车、下一代地铁 ……60 余种城市轨道及磁悬浮车,也在佐证中车长客不竭的创新驱动力。

攻克技术难关

" 中国智造 " 具备核心竞争力

7 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车长客时,曾向总书记汇报 " 工艺文件一口清 " 的高铁接线女工姚智慧,如今已成长为质量巡检员。

姚智慧告诉记者,接线工人每天要接 200 至 300 根线,确认十几次后再由质检员复核,直至万无一失。她还向记者展示了一条绑着操作员实名标签的特殊线束,据说,这个标签将与线束永久卡在一起,直至列车退役。工人们练就了一身铁打的本领,但想实现 " 中国智造 ",还要勇于挺进自主研发的 " 无人区 "。

目前," 复兴号 " 的自主研发已攻克高速列车高适应、高可靠、高稳定、高舒适、低能耗、长寿命等重大难题,全面突破了高速列车牵引制动和网络核心技术,创建了由行业、国家和国际三级标准组成的高速列车技术标准和试验验证体系,在涉及的 254 项重要标准中," 中国标准 " 占比 84%,极大地增强了中国高铁核心竞争力。

如今," 复兴号 " 家族不断扩充壮大,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今年北京冬奥会期间," 瑞雪迎春 " 冬奥列车在时速 350 公里自动驾驶基础上,融合 " 高铁 +5G+4K" 技术,实现高清赛事直播,赢得了行业内外好评;今年 4 月,中车长客研制的新型 " 复兴号 "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以交会时速 870 公里创造了高铁动车组列车明线交会速度世界纪录 ……

刷新海外业绩

比学赶帮超开辟育才新路

" 厂内竞赛马上要开始了,得先评比出技能人才,再到省市参加选拔。"7 月 29 日下班前,李万君忙着为参加吉林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甄选人才。去年,李万君的徒弟——何岩、王善同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车长客高级技师胡俊祥运用 " 微缩梅花烙 " 技术焊接连接器。" 现在会‘烙梅花’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胡俊祥告诉记者,由他联合 17 位技术工人组建的讲师团,已累计授课 1800 小时,培养高级技师 90 人。

" 年轻 " 则是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项目设计团队的一大亮点,35 岁以下青年设计师 136 人,占比超过 90%。

" 技能人才既要有解决生产难题的能力,更要带动身边人成为行家里手。" 谢元立告诉记者,除了通过每周一课、大师讲堂进行理论培训,在实操环节,他利用新产品程序开发、编程攻坚的关键期,摸索出一套边攻关边带徒的人才培养 " 秘笈 "。

能工巧匠不断涌现,得益于中车长客以高技能领军人才为核心的育人机制。无论在车间一线,还是研发实验室,"80 后 ""90 后 " 已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成为主力军。庞大的人才支撑,更使中车长客打造 " 一带一路 " 抢手货的愿望照进现实。如今," 中车长客造 " 已出口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泰国、沙特、新加坡、新西兰、阿根廷、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等 20 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数量累计超过 9000 辆,签约额超过 120 亿美元。因为研制美国波士顿地铁提供中国解决方案,输出 " 中国智慧 ",该项目还被中宣部、国资委评选为 " 国企海外形象建设优秀案例 ",充分展示出中车长客重置技术布局、重塑技术体系、提升技术实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企业发展原动力。

长报快评

在 " 智造 " 之路上加速奔跑

从造得出整车,到研发高铁装备的 " 心脏 "" 大脑 "" 运动器官 ";从出口几乎空白,到如今产品远销 20 余个国家和地区;从 " 跟跑 ",到 " 同行 ",再到 " 领跑 "…… 中车长客人以信心、恒心与决心,走出了一条由引进、消化、吸收,到不断开拓自主研发空间、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螺旋式上升路径。

实现高铁技术创新,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如今,中车长客手握众多自主核心技术带来的巨大 " 红利 " ——年产 180 列至 200 列动车组、4000 辆城铁车、600 辆普通铁路客车;年检修 300 列动车组及 1000 辆普通铁路客车;" 复兴号 " 中国标准动车组、时速 400 公里可变轨距动车组等国内约 40% 的高铁列车产自中车长客;抗高寒、抗风沙、混合动力、可变轨距、磁悬浮、无人驾驶 …… 一大批高铁列车创新成果应运而生,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行稳 " 智造 " 之路增添动能。

在发展道路上,中车长客人将不断汇聚创新动力,激发人才活力,以企业自身发展历程倾诉中国高铁自主创新、奋力赶超的 " 励志故事 ",彰显出中车长客人 " 闯 " 的精神、" 创 " 的劲头、" 干 " 的作风!

来源:长春日报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高铁 装备制造 装备制造业 复兴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