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新闻 | 湖北 2022-08-09
生机勃勃长江源,他们终于拍到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唐古拉山顶终年积雪不化,海拔 5300 米以上的数十条远古冰川纵横奔泻。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它从姜根迪如冰川来,它从岗加曲巴冰川来——摩天滴露,润土发祥,源源不绝的涓流,形成一条条颜色各异的河流,红的楚尔玛河、浑浊的沱沱河、清澈的尕尔曲,奔淌、汇合、襟江带湖,终成滚滚长江。

无人机航拍长江源头的北支源流,楚玛尔河,藏语意为 " 红水河 "。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无人机航拍沱沱河长江源头的中支源流,坐落河畔的长江源头第一镇唐古拉山镇。 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7 月底,记者探访长江源。长江正源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格拉丹东冰山群,曾经是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从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开始,沱沱河两岸过度放牧、鼠害泛滥,这里生态急剧恶化,不仅牧草疏矮,草场载畜能力大不如前,过去常见的野生动物越来越难以看到,而且土地沙化,灾害频发,直接影响长江水源涵养。

无人航拍通天河,长江源头干流河段。传说,《西游记》中著名的过渡晒经的章节就发生在这里。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2000 年,青海省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3 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4 年,按照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要求,唐古拉山镇的村民一部分被划为草畜平衡户,留在当地;一部分被划为禁牧户,在自愿基础上实施生态搬迁。

2010 年,第二批 100 多草畜平衡户也搬迁到格尔木市长江源村,长江源藏乡生态移民成为新时代发展的注脚。

长江源村现在有 172 名草原生态管护员、33 名湿地生态管护员,全面覆盖 501.1 万亩禁牧区。

唐古拉山镇的牧民。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10 多年来,通过以草定畜、局部地区禁牧、严格控制载畜量,长江源生态环境恶化得到有效遏制,长江源植被恢复明显,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高,长江水源水质已连续 12 年优良率达到 100%,藏羚羊、藏野驴等众多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成群映入游客的眼帘。

青藏高原独有的活泼可爱的藏原羚。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第四任站长龙周才加说,仅仅在 4.5 万平方公里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已由 30 年前的不到 2 万只,增长到今天的 7 万只。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卓乃湖保护站站长秋培扎西表示,藏羚羊作为基础物种数量上去了,长江源藏野驴、野牦牛、狼、雪豹乃至乌鸦的数量都大幅增加。

一边徜徉在蓝天白云与绿草青山间,一边听着藏羚羊、藏野驴啃食青草的唦唦声,生机勃勃的长江源成为牧民心中最美画卷。

" 高远精灵 " 藏羚羊在青藏铁路沿线吃草、嬉戏。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可可西里毛色艳丽的藏野驴。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雪山脚下的藏獒。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蓝天白云与雪山交相辉映。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唐古拉山顶终年积雪不化,海拔 5300 米以上的数十条远古冰川纵横奔泻。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各拉丹东冰川。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唐古拉山顶终年积雪不化,远眺格拉丹东峰。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 杨佳峰 记者何晓刚 摄影报道

WUHANFABU

欢迎关注

武汉发布官方视频号

武汉发布编辑部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阮琳

来源 长江日报 武汉发布

相关标签

无人机 西游记 生态环境 移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