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巍
对于马上进入高中的新高一来说,不仅面临知识难度的增加和知识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面临着学习思维、习惯和方法上的巨大变化。每年刚上高一的学生中总有些学生对于高中学习不适应,也就是常说的 " 陡坡效应 "。本报特邀哈三中名师来谈谈初高中衔接,帮你有效进步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解读名师:张玉萍,哈三中高级教师,南岗校区数学备课组组长。全国高中数学竞赛 " 优秀辅导教师 ",市 " 四有 " 好老师,南岗区 " 最美 " 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市优秀团支部,所指导学生多人获数学竞赛金奖、银奖,所教学生多人在高考中取得数学满分的好成绩,多人考入清华、北大、复旦、浙大、交大、中科大等名校。
初中和高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高中数学内容更抽象、理论性更强,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进,初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好书本上的知识,按一定步骤解决问题,能简单灵活应用即可。高中数学的解题更复杂,更侧重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别
特点一:知识量变大
总体来说,初升高知识跨度非常大。初中数学知识总量少,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表达,思维模式化,内容少浅,而高中数学语言更抽象化,思维更跳跃,知识更广博,综合性更强,学科间知识渗透更多,难度更大,上课的进度更快,所以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
在新高一很多学生会有很强的不适感,产生 " 陡坡效应 ",其根本原因,就是高中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急剧变化和学生心理、方法调整慢的矛盾造成的一个结果。
特点二:高一内容更重要
因为高中知识量大,所以高一和初一完全不同。初一学的知识更多是实现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在中考中并不直接考查。而高一学的知识如函数、三角、数列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解题方法的应用将贯穿整个高中。
特点三:教学模式不同
初中教师常常采用直观形象教学方法,反复讲解,填鸭式或手把手式教学。进入高中后,由于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教师上课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课能听懂不代表下课能做对、做好此类所有问题,学生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对知识的梳理、错题的整理。
特点四: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生学习方法比较单一,习惯于 " 听、背、写 "。高中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方法要求灵活、多样,并要防止和克服单纯死记硬背、重记忆轻理解、重做题轻读书、重计算轻概念等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也更灵活、多样,会因人而异。
暑假要做的四项调适
根据高中数学的特点,要想学好高中数学,学生在暑假里做好休整的同时,建议做一些过渡性的调适。
一、思想上不能松懈
如果用初中方法学习高中数学,没有在思想上重视,方法上改变,即使是拔尖的学生也很容易跟不上。高一是高中三年中最关键、打基础的阶段,一旦跟不上就很难赶上。所以,高中学习尤其是高一的学习,一天都不能松懈。
二、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先看教材学会知识点,理解例题,适当做一些基础题,掌握基本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提倡大量做题,盲目刷题。预习中,一定要站在系统的高度去接受知识,把初中的知识、方法归入到高中新的系统中来。
三、养成计算准确的好习惯
可以说,计算能力是能否学好高中数学的一大关键 ! 这要靠平时认真坚持和严格训练才能养成。几乎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计算,因此,高一新生要从严要求自己。做题时尽量一题多解,每种方法都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落实到笔头上,算对才是硬道理。
四、养成总结的好习惯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归纳总结,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中,以强化对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记忆,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达到 " 学会 ",而且实现 " 会学 "。做到 " 日清 - 周理 - 月结 ";建立 " 数学错题本 ",记忆 " 数学二级结论 "。
编辑 李洪霜
值班主编 王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