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为全景式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实现的历史性跨越,充分展示宿迁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宿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8 月 11 日组织举办 " 奋进新宿迁 建功新时代 "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活动。
△ 文体中心
现代快报记者从发布会(宿迁乡村振兴专场)上了解到,十八大以来,宿迁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 " 三农 " 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培育乡村振兴增长极,为建设 " 强富美高 " 新宿迁持续努力。
聚力强村富民,打赢精准脱贫 " 攻坚战 "
深化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电商扶贫、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内流转等经验全国推广,宿迁全市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攻坚核心任务,2021 年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肉禽加工
一是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常态化开展 " 五看一查一帮助 " 活动,今年累计走访低收入人口 26.7 万户、76 万人次,先后排查解决疑似辍学、因病等问题 885 个。建立重大项目 20% 优先落户薄弱片区刚性制度,制定三大片区整体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共编排实施项目 148 个,计划投入帮促资金 63.6 亿元。
△ 运河宿迁港
二是提升村集体带动能力。扎实推进新一轮村居集体经济振兴计划,实施资产倍增工程、能力提升工程、管理提优工程、暖心富民工程,积累经营性资产,拓展增收路径,在苏北率先实现所有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 18 万元,2021 年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 51.3 万元,较 2012 年增长 192.6%。
△ 机插秧育秧
三是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推动实施农民充分就业、创业创新、素能提升三大行动,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共享产业发展成果,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65 家,全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总数分别达 6921 家、4666 家,发展订单农业 104 万亩,规模主体经营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比重达 61.97%,较 2012 年提高 23 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6 万元,较 2012 年增长 127.25%。十年来,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速达 9.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0.7 个百分点。
培育增长极,打造小城市建设的宿迁典范
为加快推进龙河镇、来龙镇、贤官镇、马厂镇、高墟镇、王集镇、新袁镇、双沟镇、界集镇九个小城市建设,宿迁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小城市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宿迁市小城市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 》《宿迁市支持小城市建设发展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聚焦六大重点工程,规划推进 510 个项目,总投资 884.5 亿元,力争三年内把小城市建设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小城市。
△ 桥庄新型社区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小城市功能的集聚度。按照 " 适度超前、设施齐全、要素齐备、便捷实效 " 的要求,全力推进 " 水、电、路、网 " 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实施龙河镇镇区路网提升工程等 107 个基础配套项目,不断提升市政设施支撑和服务能力。
聚焦民生短板弱项,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构建 "15 分钟便民服务圈 "。积极开展为民服务中心、医疗中心、教育中心、商贸中心建设,依托 " 综合窗口 " 试点探索基层政务服务新模式,重点实施 62 项公共服务项目,其中宿城龙河医疗卫生中心、沭阳贤官便民服务中心等 52 个项目建成投用,泗阳王集中学改扩建项目、沭阳高墟商业服务中心等 10 个项目正在快速推进。
全力治水兴水,水利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水利部门以建设 " 幸福河湖 " 为总目标,坚持系统思维融合理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力治水兴水,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市共完成水利(水务)建设总投资超 325 亿元,涉及 " 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保护、农村水利 " 等 4 大体系。先后创成国家节水型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获得国务院、省政府河湖长制激励市表彰,为建设 " 强富美高 " 新宿迁持续贡献水利力量。
△ 水美宿迁幸福河道
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2012 年以来,宿迁实施完成船行、运南等大中型灌区 33 期改造项目,完成投资 21.78 亿元。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605,有效灌溉面积增加 16.53 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增加 26.07 万亩。大力推进农村水系治理,疏浚县、乡河道 767 条,整治村庄河塘 446 处,恢复提高河道引排能力,提升农村水环境。
△ 骆马湖饮用水源地
大力推进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区域供水水厂 12 座,铺设管网 5.1 万千米,改造老旧供水管网 2536 千米,实现了农村 24 小时供水、" 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 "、" 新管出新水 " 的目标,走在苏北最前列。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投入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经费 2.35 亿元,落实改革专项奖补资金 4495 万元,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 572.12 万亩,探索出符合宿迁实际的改革路径。
宿迁在全省率先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率先实施洪泽湖退圩还湖,建成马陵河、世纪河等生态河道 224 条,推动黄河故道(城区段)建成淮河流域首批幸福河湖,清除河湖 " 两违 "2316 项、" 三乱 "195 项、" 四乱 "98 项,完成 3 座湖泊、88 条河道、39 座小水库、123 座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划界任务,创成 14 个省级水管单位、22 个省小型水库规范化管理单位,创成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1 处,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 9 家,实现从生态禀赋良好向 " 水润宿迁、生态富民 " 的绿色发展跨越。
补短强基,宿迁高铁建设 " 快 " 起来
近期,宿迁将实施高速铁路 " 补短强基 " 工程,着力打造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强区域互联互通,紧密联系长三角中心区城市。重点推进以下几条铁路规划建设。
△ 迎宾大道夜色美
潍宿铁路:项目用地预审于 5 月 9 日上报省自然资源厅,正在省自然资源厅各处室审查中,即将报自然资源部。宿迁段其他的工可批复前置要素全部完成,初步设计初稿已完成,力争 2022 年底开工。
合宿铁路:项目用地预审于 4 月 15 日报自然资源部审查。宿迁段其他的工可批复前置要素全部完成,初步设计初稿已完成,力争 2022 年底开工。
淮新高铁:目前,设计单位正在完善预可研报告,省铁路办于今年初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通航条件影响评价、用地预审和规划选址的招投标工作。
宁宿铁路:近期方案,利用合宿铁路在明光西站预留与宁滁蚌铁路接轨的条件,实现宁宿通道功能。远期方案:方案一,经泗洪北站、盱眙,在滁州东站接轨规划的宁滁蚌城际铁路接入南京北站。方案二,经泗洪北站至盱眙,接入宁淮铁路天长站,利用宁淮铁路接入南京北站。
连宿蚌铁路:东起连云港,西至安徽蚌埠,途经沭阳、宿迁、泗洪、五河,线路全长 285 公里。已纳入省 " 十四五 " 规划研究项目,目前已形成初步成果,下一步将继续完善优化方案。
以上几条铁路建成后,宿迁可实现与深圳、西安、杭州、青岛、合肥、武汉、重庆、南昌等国内重要城市的高铁直达。远期烟台至大连隧道建成后,我市将成为东北至华南高铁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
通讯员 陈子昂 现代快报 + 记者 杨亦文
( 宿迁市宣供图 编辑 范文静)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