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盲盒、考古盲盒、数字艺术品 ……
最近,层出不穷的博物馆 " 潮玩 " 让更多人了解了文物魅力。
其实早在 1000 多年前,宋代就有 " 手办 " 磨喝乐了。
不仅如此," 盲盒 " 关扑、" 手办 " 唐三彩、节日限定荷包,古人的潮玩铺子,你一定没逛过。
01
拆盲盒上瘾,万物皆可 " 关扑 "
拆盲盒的快感,宋代人早就体验过了,它们的盲盒名叫关扑。
《东京梦华录》记载:" 有以一笏扑三十笏者。" 也就是说,付极少的钱,就有机会买到 30 倍价值的东西。
宋代盲盒怎么抽?南宋曾三异在《因话录》中写道:" 作一圆盘,可三尺许,其上画禽鱼器物之状数百枚,长不过数寸,阔如小指,甚小者只如两豆许 …… 以针作箭,而别以五色之羽。旋其盘,买者投一钱,取箭射之,中者得饧。" 抽到什么样的盲盒,全看射得准不准,也还有通过掷铜钱的方式来抽盲盒的。
△宋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局部
北宋时期,关扑并不是随时都可以进行的,有着明确的时间限制。如《东京梦华录》记载:" 正月一日年节,放关扑三日。" 由于太受欢迎,到南宋时,关扑的时间就没啥限制了。临安城中,随时随地都可关扑。
关扑都扑些啥?除了糖蜜糕、蜂糖饼、炸藕、时新果子、猪羊蹄肉等好吃的,还有新窑青器、打马象棋、四时玩具等新鲜玩意,让人想直接 " 端盒 "。
服装 " 盲盒 " 宋代也有。销金裙、缎背心、逍遥巾、花环钗朵 …… 能抽到你喜欢的那一款吗?在宋代,抽到个家具你也别吃惊,螺钿交椅、时样漆器、细柳箱,抽到立马搬回家。
到了后来,车马、房子,都能成为关扑的对象。只要关扑扑得好,财富自由不是梦。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因此,职业 " 抽盲盒 " 选手诞生了。
元代陆文圭《墙东类稿》就曾记载了一位靠关扑发家致富的朱姓暴发户," 暨民有朱姓者,以卖扑为业。久之,精其术,辈流莫能及。"
这老朱凭借着神乎奇技的关扑技术 " 以寡得赢,以贱易贵 "," 所得常倍以闾巷细民 ",渐渐地 " 致中人十家之产 "。
整天想着天上掉馅饼,可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到了元代,朝廷开始禁止关扑。《元典章刑部》明确表示 " 禁约诸人不得赌博钱物并关扑诸物 "。
如果因关扑被抓,会被打 77 杖,关扑的工具和钱物都会被没收。
在重刑之下,关扑并没有就此消失。《江苏文库 · 研究编》之《江南文化视野下的明清通俗小说研究》中,提到明代杭州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一书,书中记载杭州人八月观潮," 其时, 优人百戏,击球、关扑、鱼鼓、弹词,声音鼎沸 "。
△《江南文化视野下的明清通俗小说研究》
02
七夕送礼佳品:手办 " 磨喝乐 "
△《梦华录》中的磨喝乐(电视剧截图)
七夕刚过,现在送你一份送礼指南是不是有点晚?没事,先学着点,明年再送。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时,每年的七夕节,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用 " 磨喝乐 " 来供奉牛郎、织女,借此来实现 " 乞巧 " 和多子多福的愿望。
在热播剧《梦华录》里,陈廉跑了三条街,只为给招娣买一个磨喝乐。同样是以宋代为背景的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小公爷也曾将磨喝乐送给明兰。
磨喝乐到底是啥?它是梵文音译过来的,大多为可爱儿童形象。磨喝乐是大宋最火手办,也是七夕节供奉牛郎、织女的一种泥娃娃。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磨喝乐(电视剧截图)
这些萌娃手办长什么样?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记载:" 御街扑卖摩侯罗,多着乾红背心,系青纱裙儿;亦有着背儿,戴帽儿者。" 可见手办穿着不一样的衣服,和现在造型繁多的盲盒手办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萌娃手办有的用木雕彩装做底座,有的用红纱碧笼来做装饰,甚至还镶嵌着珍珠、象牙,如此奢华,价格自然也不菲。北宋金盈之在《醉翁谈录》中写道:" 乞巧节多博泥孩儿,端正细腻,大小不一,价亦不廉。" 司马光在《和公达过潘楼观七夕市》中说 " 土偶长尺余,买之珠一囊。"
陆游也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一位北宋制作磨喝乐的巧匠,名叫田玘,他制作的磨喝乐一对值 10 匹绢,5 至 7 个为一床,价值 30 贯。
03
有颜值有内涵,大唐手办来一套
"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唐代瓷器千姿百态。出产河南省禹州市的钧瓷,紫、红、蓝、白交相掩映,美得不可方物,让人垂涎。
由于钧瓷在烧制的过程中,制品表面会出现想象不到的色彩及纹路变化,因此称之为窑变。
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人们的刺激感。每次开窑时,就有种 " 开盲盒 " 快乐。
想象一下,打开心心念念的钧瓷窑,当自己手作的钧瓷以一个意想不到的色彩出现时,心里该是多么惊喜与感动。
它们的釉面如云海烟霞、如冷月桃花、如森林叠影,每一件都美丽而特别。制作钧瓷一时爽,一直开窑一直爽。
高端的 " 潮玩 ",唐代可不止出过一个。来自大唐的 " 唐三彩 " 必须有姓名。
△唐三彩人俑
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 " 唐三彩 "。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渐渐催生了一种厚葬之风。唐三彩作为当时的一种冥器,被列入官府的明文规定。
随着唐墓被挖掘被发现,许多唐三彩陆续出土,这哪里是随葬品?分明就是精致 " 手办 " 嘛!
三彩马、骆驼、仕女、乐伎俑、枕头 …… 唐代工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如扬州唐墓出土的 " 唐三彩双鱼瓶 ",双鱼巧妙合为瓶身,共用一足、一口,造型简练又可可爱爱。(唐三彩的故事收录《江苏文库 · 研究编》中的《江苏手工艺史》)
再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藏的三彩骑马鼓吹俑,骑着骏马、吹着乐器,好不潇洒!有颜值,有内涵,这样的手办来一套。
△三彩骑马鼓吹俑
04
会玩!乾隆除夕送 " 盲盒 "
一到节假日总是有很多有趣的活动,作为史上最会玩的皇帝之一,乾隆皇帝可谓是盲盒界的高级玩家。
在故宫博物院里,有一只来源于清代的 " 压岁钱 " 荷包。荷包中间有一宝瓶,瓶子上有 " 安 " 字,旁边还有几只鹌鹑在嬉戏。据《啸亭续录》载:乾嘉时期 " 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一枚 "。
为了增进宗族亲情,拉拢朝中大臣,在除夕这天,清朝皇帝会派送礼物,称之为 " 馈岁 "。
△乾隆画像
但这个新年礼物里装的东西,不会让人提前知道。带着满满期待,亲戚、大臣回家 " 拆盲盒 "。据载,皇帝赐给蒙古亲王的那对大荷包里,一般装有各色玉石八宝一份;小荷包四对,内装金银八宝各一份;又小荷包一个,内装金银钱四枚,金银锞四枚。
金银珠宝不免有些单调,于是乾隆又想了些新玩意放在里面,还写了一首诗:
刺绣新惊添几线,团团绣得荷包面。
就中各盛金豆儿,开匣争看文采绚。
亦有文房杂珍玩,《苕溪》紫颖端溪砚。
易水松烟黑似漆,倭笺蜀纸生东绢。
红橘黄柑与鹿兔,渴能生液饥堪咽。
帝里豪华固如此,三元令日人争羡。
试想村中老灌田,此景何缘一闻见。
荷包里不仅有金银珠宝,还有各种文玩、诗集,甚至还有特产,比如福橘、广柑、辽东鹿尾、猪、鱼等等珍贵食材 …… 并且针对不同的文臣武将投其所好,赠送相应的 " 盲盒 "。不得不说,乾隆的情商是挺高。
文 | 现代快报 + 记者 张然 宋经纬
(编辑 余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