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即将迎来新的大震动。
8 月 12 日晚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人寿、中国铝业、上海石化等多家公司相继发布公告称,拟将美国存托股从纽交所退市。
事实上,自 2020 年开始,已有多家中概股从美股市场 " 急流勇退 "。而随着美股市场对于中国公司的吸引力不断下滑,上述中字头企业从美股退市,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多家公司拟将美国存托股从纽交所退市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公告显示,公司将根据证券交易法规定,申请自愿将公司存托股从纽交所退市,并撤销该等存托股及其对应 H 股在证券交易法项下的注册。公司已就上述事项向纽交所发出通知。公司拟于 2022 年 8 月 22 日或之后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 " 美国证交会 " ) 提交一份 25 表格,以将公司存托股从纽交所退市。该等退市预计在 25 表格提交 10 日后生效。存托股在纽交所交易的最后日期预计为 2022 年 9 月 1 日或之后。自该日期之后,公司存托股将不再于纽交所挂牌和交易。
关于原因,中国人寿在公告中表示,综合考虑本公司美国存托股份的交易量与本公司境外普通股 ( "H 股 " ) 全球交易量相比有限,以及维持存托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和该等存托股及其对应 H 股在 1934 年美国证券交易法 ( 经修订 ) ( " 证券交易法 " ) 项下的注册并遵守证券交易法规定的定期报告要求及相关义务所涉及的行政成本较高。
图片公告摘要,数据来源:中国人寿公告
中国石油公告,公司拟于 2022 年 8 月 29 日或前后向 SEC 递交表格 25,以将其存托股自纽交所退市。存托股的退市预计在表格 25 递交十日后生效。存托股在纽交所的最后交易日期为 2022 年 9 月 8 日或前后。于该日期及自该日期之后,公司的存托股不再于纽交所挂牌。
关于原因,中国石油则在公告中表示,考虑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因素:目前存托股占公司 H 股及总股数比重很小,交易量与公司 H 股全球交易量相比较低,同时由于不同上市地监管规则差异,导致继续维持存托股在纽交所上市的披露义务需要公司付出较大的行政负担,以及公司从未使用纽交所二次融资功能且联交所和上交所具有较强可替代性,可满足公司正常经营的筹融资需求。
中国石化、中国铝业、上海石油化工股份等在公告中的表述与中国石油类似,主要还是存托股比重很小、而维持负担较大等。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这部分企业多为世界 500 强企业,且多已在港股或 A 股上市,上述决定不影响企业继续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发展。
目前,中国铝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人寿、上海石化均在 A 股、港股、美股三地上市。
有何影响
2021 年 3 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最终修正案。根据该法案,在美上市公司必须要解决长期审计合规性的争议。如果在美上市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无法让美国监管机构检查审计底稿,可能会被强制退市。
上述法案通过后,SEC 已经公布了多批 " 预摘牌 " 中概股名单,名单里面包括 B 站、中通、京东、拼多多、腾讯音乐、携程等。近日,SEC 更新了一批 " 预摘牌名单 ",阿里巴巴、蘑菇街、猎豹移动、波奇宠物等 4 家中概股企业被加入名单。
对此,阿里巴巴回应称,将继续留意市场动态,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并努力保持同时在纽交所和香港联交所的两地上市地位。
可以看出,随着美国不断强化对于外国公司的监管政策,中概股市场的监管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退市风险大大增加。
一位接近美股投资机构的人士表示,由于中概股公司应在 2023 年底之前提交审计底稿,中国石油、中国人寿这类涉及国家敏感行业如金融、能源、军工等的公司,只能选择退出美国市场。
事实上,自 2020 年开始,已有多家中概股从美股市场 " 急流勇退 ",例如 58 同城、搜狗、聚美优品、新浪等多家知名企业。
除了监管环境的变化、美股上市维护成本高,美股市场对于中国公司的吸引力也在下滑。
某知名券商高管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美股原来是一个国际化最大的股票市场,但现在它这个称号有些褪色。企业如果在美股上市的成本和负担较大时,可能会选择其他交易市场。另外,一些同时在 A 股和美股上市的公司,其在 A 股往往更受投资者认可,从而获得更高的市盈率。A 股市场较高的市盈率、高估值、高融资额始终对这些公司充满吸引力。
对于多家公司启动美股退市,证监会表示,上市和退市都属于资本市场常态。根据相关企业公告信息,这些企业在美国上市以来严格遵守美国资本市场规则和监管要求,作出退市选择是出于自身商业考虑。这些企业都在多地上市,在美上市的证券占比很小,目前的退市计划不影响企业继续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发展。中国证监会尊重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境外上市地规则作出的决定。中国证监会将与境外有关监管机构保持沟通,共同维护企业和投资者合法权益。
相较于美股市场的收紧,A 股市场对企业的包容性反而不断在增加,同时科创板和北交所的设立让公司上市有了更多的选择。
比如,上交所近期发布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 7 号——医疗器械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上交所进一步明确医疗器械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情形和要求,进一步完善科创板支持医疗器械 " 硬科技 " 企业上市机制。
来源:国际金融报社
编辑:古月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