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2-08-13
继H&M后,GAP多门店将关闭,国际快时尚凉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GAP 闭店清仓,速去捡漏 "、"GAP 撤柜清货,价格相当‘白菜’ "…… 近日,不少网友发布了 GAP 门店闭店清仓的信息。

截图自某社交电商平台。

进入中国市场 12 年,GAP 门店曾分布在不少城市的商场内,如今部分门店或要和大家说 " 再见 "。

不同城市

多个 GAP 门店将关门

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甲 1 号领展购物广场 3 层,这里的 GAP 门店正进行着最后的撤柜清仓活动。

"8 月 27 日是最后营业时间。" 门店店员向中新财经记者表示。

据她介绍,店里的撤店清仓活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现在会员是正价商品 4 折,减价商品额外 5 折。"

店里的客流并没有因为清仓活动显著增多。" 还是正常的客流,周末人可能会多一点。" 店员说。

虽已进入关店倒计时,不过店员向记者表示," 因为还在营业时间,会不定期补货,供货量还是够的。"

另,北京天虹百货 GAP 门店亦向媒体证实,将于 8 月 15 日正式撤店。同时,记者注意到,GAP 在上海、南京等地的门店也在撤店清仓

对于关店原因,上述店员表示并不太清楚。当记者向 GAP 官方询问闭店原因时,官方客服称," 没有收到相关信息。"

GAP 中国区总部近日回应媒体时称," 服装时尚行业变化迅速,在大中华地区尤其如此 ",因此 GAP 会定期审视自身业务策略和模式,包括店铺组合等,并根据情势做相应的调整," 这也是业界非常重要的常规做法,以最好地适应新的环境,确保通过合适的渠道,包括在合适的地方拥有合适的店铺,来为顾客提供最佳的产品和服务 "。

不过 GAP 此番关店,也让此前出售中国业务的传闻再次受到关注。2021 年 3 月,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爆料称,GAP 正在考虑包括出售中国业务在内的潜在选项,以调整在中国的运营情况。

在此之前,进入中国 6 年的 GAP 集团旗下快时尚品牌 Old Navy 已宣布撤离中国。

资料图:GAP 经典蓝色标志。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 摄

如今内地仅剩 150 余家门店

近年来,GAP 线下门店数量大大收缩。在北京地区,仅 2020 年,GAP 就接连关闭了王府井 APM 店、西单大悦城、颐堤港店等多家门店,其中 APM 店还是 GAP 于 2010 年开设的首家中国旗舰店。

11 日,记者在 GAP 商城小程序查询,搜索结果显示,目前内地仅剩 150 余家门店。

与门店数一同缩减的还有 GAP 的销售额。GAP 集团 2022 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销售额同比下降 13% 至 35 亿美元,净亏损 1.62 亿美元。

"GAP 集团依旧存在门店客流量下滑、电商业务增长落后、品牌影响力下滑、服装价格通缩和利润率下滑等问题,亟需进行重大转型。" 摩根士丹利此前发布的报告指出。

国际快时尚品牌

在华纷纷 " 折戟 "

公开资料显示,GAP 于 1969 年成立于美国,是和 Zara、H&M 并肩的美国最大的服装零售商。

GAP 在华屡屡关闭门店,其他两家在中国的日子亦不好过。

此前,曾因抵制新疆棉花而引起网友的愤怒并被自觉抵制的 H&M,关闭中国首店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截至 2021 年年底,H&M 在中国已有 60 家门店关停,占到了总门店数的 12%。H&M 旗下低价快时尚品牌 Monki 天猫旗舰店也于 4 月 1 日正式闭店。

H&M 中国首店关闭不久,7 月 31 日,Zara 的三个姐妹品牌 Bershka、Pull&Bear 和 Stradivarus 同时关闭天猫旗舰店,告别了中国市场。2021 年初,Zara 母公司 Inditex 集团曾宣布全面关闭旗下这三个品牌中国地区所有线下实体店,只保留线上渠道。

Inditex 集团财报显示,从 2021 年 4 月 30 日到 2022 年 4 月 30 日,Inditex 旗下几乎所有品牌的门店都呈收缩趋势,集团总门店数量从 6758 家缩减至 6423 家。

选择缩减门店的还有优衣库。其母公司日本迅销集团 2022 财年中报显示,优衣库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收益和经营溢利双双下降,公司在大中华区已暂时关闭 133 家门店

资料图:重庆某商场。张燕 摄

年轻人不爱

国际快时尚品牌了?

曾经,中国市场是国际快时尚品牌的 " 兵家必争之地 ",在中国大开门店。近年来,为何集体选择缩减门店?

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蒋泽中认为,一方面跟多地散发疫情有关;另一方面这些快时尚品牌主要消费群体存在流失现象

" 一些快时尚品牌即要保证上货数量,又要降低成本费用,还要管理价格,商业运作方面的投入增加,而设计方面的投入,不管是产品的精致性,还是加工的细致性都有所弱化,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下降。" 蒋泽中指出。

记者梳理发现,此前 Zara、H&M、GAP 等快时尚品牌多次因产品质量问题被罚款。

" 另外,近几年国内青年消费者对国外品牌的认可程度开始减弱,给国内品牌带来了机会,国内品牌顺势而起。" 蒋泽中补充道,同时,现在消费风格也出现变化,如果快时尚品牌不随之调整,自然会失去市场。

《2021 春夏新风尚报告》曾显示,从消费偏好上看,IP 联名款、国潮商品等特色品类较受 Z 世代的欢迎。

"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的风格如果不被市场认同或者不被当前环境所支持,退出就是一个规律性现象。" 蒋泽中说,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快时尚品牌,都要把握好消费趋势。

文 / 中新财经 谢艺观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