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读书 2022-08-16
生活 | “甘肃活埋案”细节曝光,8个孩子围杀21岁小伙,现场视频太惊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这两天,一条骇人的新闻,引起轩然大波。

甘肃省永昌县,一名 21 岁男子被殴打并活埋。

作案的,竟是 8 个未成年的孩子 ......

8 月 9 日,永昌公安发布了一条警情通报。这条看似常规的通报,却瞬间引爆全网。

事情大体是这样的:

14 岁的男孩小郭,有一个女朋友。

21 岁的小毛通过同学介绍,认识了小郭的女友,并疑似跟踪了她。

小郭发现后,非常不满,产生了报复念头。

7 月 29 日,14 岁的小郭召集了 7 个 " 小伙伴 "(都是未成年人),殴打和折磨了小毛整整两天。

小毛被打昏迷后,这 8 个人竟然把他活埋了。

另一边,小毛的爸爸发现儿子失联后,报了警。

警方也很快抓到了小郭一伙人,得到小毛被活埋的线索。

可是连夜挖出来时,之前生龙活虎的小毛,已经成为一具尸体。

这几个人在殴打小毛时,有女生在旁边录了视频。

事后还发到网上炫耀。

流出的部分视频,就算进行了模糊处理,还是看得人触目惊心。

视频中,一名男子被迫脱掉身上的衣服,跪在地上。

旁边的几个男孩把他打倒,轮番过来拳打脚踢。

被打男子不断发出的哀嚎与求救声,听得人心颤。

据知情人透露,打人者中有 6 人是当地某中学的学生,平时就属于长期不服管教的混混。

目前,具体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但整个事情,真是惊得人一身冷汗。

一群 14 岁的孩子,因为情感纠纷,活埋了一个 21 岁的成年人。

幼稚的作案动机,残忍的作案手法。

正如网友所说,这条新闻的信息点,每一条都让人震惊。

现在很多人都在关心,这 8 个孩子到底要不要负刑事责任。

虽然他们打死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但他们都还是 " 孩子 " 啊。

网友们愤怒地表示:

" 希望严惩,未成年不是免死金牌。"

" 他们是不是知道未成年人可以不用死刑,才敢如此肆无忌惮地活埋一个人?!"

有律师分析,这个案件中,8 个孩子将人殴打昏迷后活埋,从主观上来讲,他们就没想让毛某某活着。

而这已经属于故意杀人,所以涉及到的是刑事责任,起作用的是刑法。

在这里跟大家讲个新消息。

从 2021 年 3 月 1 日开始,我国对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做了调整。

由原来的 14 周岁下调到了 12 周岁。

在警方通报中,我们可以看到,主犯郭某某已经年满 14 周岁。

那么,他大概会面临以下处理:

1. 会负刑事责任,毋庸置疑。

2. 因为没满 18 岁,所以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 未成年人不会被判决死刑,最多只能无期徒刑。

在我国刑法中,无期徒刑也不是字面意义上的 " 关到死 "。

被判无期的罪犯,可以根据具体表现减为有期徒刑(20 年以上 22 年以下,不能少于 13 年),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假释,重获自由。

也就是说,这些杀人的残暴孩子,短则 13 年,长则 22 年,就可以重获自由。

日后 " 重出江湖 ",他们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吗?

太难说了。

浙江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曾公布一组数据:

初次犯罪年龄小于 11 岁的,有 65%的人会重新犯罪;12-15 岁的,再犯率为 54%。

所以,如果有一天这些少年杀人犯重获自由,很可能再次对社会造成威胁。

这担忧并不是多虑,之前有过太多血淋淋的案例。

2004 年,黑龙江。

13 岁的赵力宝,受不良电影的影响,心生邪念强奸了一个同村 14 岁的女孩明芳。

当时,赵力宝因不满 14 周岁,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很快就被释放了。

但在 2005 年,赵力宝为了报复,竟再次翻入女孩家中,当着女孩的面,连捅女孩母亲 19 刀。

这个可怜的母亲,不但没有为女儿等来公道,自己还被作恶者捅死了。

你以为这已经很可怕了,但还有更可怕的。

2010 年,13 岁的韦某,掐死了同村的 4 岁男孩。

同样因未满 14 周岁,韦某 10 天后便被释放。

2011 年,他竟然又用水果刀捅伤了同村的 6 岁女童,并差点把她淹死。

这次,已经 14 岁的韦某,被判了 6 年。

可是出狱后,他又奸杀了一名 11 岁的女孩。

韦某的乡亲无不感叹:" 他没放出来就好了。"

我们常讲,杀人偿命。

只是法律又需要考虑未成年人心智尚不健全,要给他们接受更多教育、重新做人的机会。

如果所有犯重罪的孩子都一律 " 杀无赦 ",就一定会误杀很多本可以改好的孩子。

电影《误杀》里面有一句台词:

"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

但问题在于,到底哪些孩子是可以改好的孩子,哪些孩子是改不好的禽兽?

又实在不好分辨。

这是法律和人类的难题。 

你可能也还记得,2019 年,大连出了一桩震惊全网的奸杀女童案。

13 岁的蔡某某,将 10 岁女孩琪琪骗到家中,想要性侵她。

没想到琪琪极力反抗。

性侵未果的蔡某某,为防止恶行暴露,把琪琪推倒在地殴打,又在她身上连捅 7 刀,把她捅死。

随后,蔡某某将琪琪抛尸灌木丛。

据说现场极其血腥,鲜血从屋里都流到了门外。

一个乖巧的女孩,就这样被残暴地结束了生命。

而在杀害琪琪后,蔡某某竟然两次 " 登门搭讪 ",询问女孩父亲 " 女儿找到没有?"

他还在班级群和同学讨论 " 小女孩死了 "" 被人扒光 "。

面对警察的怀疑,他还极力狡辩,不断叫嚣着 " 我没满 14 周岁 "。

13 岁的蔡某某身高已经一米七,体重接近 140 斤。

体型已经与成年人无异。

而他凶残的作案手法与事后的冷静,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

因为当时蔡某某没有到 14 岁,所以最终还是免于刑事责任,只判赔受害者家 128 万人民币。

而后来,蔡家赔偿也不积极,断断续续地拖了两年,才给了不足一百万。

真是太令人心寒了。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13 岁的孩子还只是个懵懂的小屁孩。

但 13 岁的蔡某某却用实际行动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事实证明,这个年纪的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更成熟,更强大。

类似的恶性案件,还有很多。

2012 年,广西,一名还在读小学的女孩,也是 13 岁,残忍杀害并肢解了自己的同班同学。

而起因,竟然只是因为她嫉妒对方比自己漂亮。

还有。

2018 年,陕西神木,也发生过一起惨烈的未成年人杀人案。

6 名未成年人将 15 岁的露露带到宾馆,强迫其卖淫。

事后,因为嫖客不满意,几个人便将露露带到一处民房内,脱光她的衣服,用皮带抽,用砖头打,拳打脚踢……

持续殴打折磨了露露长达几个小时。

可怜的露露,就这样被打死了。

可她的惨剧还没完。

那些丧心病狂的 " 孩子 " 还将露露分尸,埋于角落。

当露露父母到殡仪馆认领尸体时,女孩赤身裸体,身体被分成好几块,全身发黑,已经无法辨认。

而杀人凶手,年龄最小的仅 14 岁,最大的也不过 17 岁,其中有两个还是女生。

都是小小年纪。

虽然都是未成年人。

但他们的凶残,真是让成年人都害怕。

某网友说:

未成年人的恶,才是最可怕的恶,因为没有尺寸、没有底线、没有约束。

没错,相比成年人,小孩子缺少社会的教化,他们凶残起来,更加缺少约束。

所以,千万别再觉得 " 小孩子能犯多大错呢 "。

未成年人犯罪,早已不能忽视。

回到文章开头的案例。

一个 14 岁的男孩,因为女友被跟踪而暴怒,喊来同伙,打死了一个 21 岁的小伙子。

这哪里像是一个 " 孩子 " 的行为。

一桩桩这样的案例,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 " 孩子 " 的概念。

现在物质生活好了,孩子们大多营养充足,且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大量信息。

所以他们身体长得快,心智成熟早,精神世界也丰富。

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很可能就已经拥有成年人的身高,成年人的力气,甚至成年人的精神世界。

但他们缺乏情绪控制,极其容易受到挑拨。

他们行事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但鲁莽,不知轻重。

他们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又没有分寸感。

他们还不太懂得生命的沉重,做事不计后果。

更可怕的是,很多未成年人仗着自己未满 18 周岁,罔顾法律底线。

一个与成年人体格相当,又对自我没有约束,而且漠视生命的未成年人,其杀伤力和成年人无异。

如果家庭和学校对他们疏于管教,这些孩子,很可能做出极可怕的事。

所以,有三件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第一,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家庭、学校、社会,都不能缺位。

一起用正确、有效的方式去教导孩子。

尤其父母,不要觉得孩子能吃饱穿暖就行了。

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让他们有基本的道德观、同情心、法律意识。

教育孩子 " 不犯法,不作恶 ",是所有父母最基本的义务。

第二,要高度提防品行不好的孩子。

家长不但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不作恶,也要告诉他们,提防身边喜欢作恶的小伙伴。

同时,我们大人自己,也要加强防范意识。

其实一个普通的成年女性,很可能打不过一个 14 岁的孩子。

如果对方成心作恶,我们又毫无防备,就很容易被其伤害。

所以对于有些半大不小的 " 熊孩子 ",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第三,对残暴的熊孩子,必须予以严惩。

年龄不能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保护伞。

恶就是恶,不分年纪,不分男女。

如果恶人都把年少无知当成借口,那受害者的冤魂,又将如何安息。

有时候,对恶的宽容,就是对善的伤害。

保护所有的无辜者,不同情任何一个施暴者,才是我们最该有的态度。

相关标签

触目惊心 殴打 甘肃省 求救 永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