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见习记者 史童歌 记者 卢河燕 文 / 摄)28 条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标,PM2.5 年均浓度降至 29 微克 / 立方米,获评全国夜间最安静城市 …… 近年来,南京人普遍感受到身边的天更蓝、水更清,更多的美丽触目可及。8 月 18 日," 奋进新南京 建功新时代 "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绿色生态专场举行。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石勇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成绩单】
28 条入江支流水质全达标,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提升至 330 万吨以上
一江奔腾,浩浩汤汤,长江更加美丽。2012 年,南京有多条入江支流水质劣于 V 类,2021 年,全市 28 条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标,其中 18 条省控入江支流水质均达Ⅲ类及以上水平,长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一片蓝天,惠风和畅。自 2013 年按新标准监测和评价空气质量起 , 南京空气质量优良率由 2013 年的 55.3% 提升至 2021 年的 82.2%,大幅提升 26.9 个百分点;PM2.5 年均浓度由 2013 年的 77 微克 / 立方米降至 2021 年的 29 微克 / 立方米,大幅下降 62.3%。
一湾碧水,清波荡漾。2012 年南京水环境监测断面达标率为 65.2%;2021 年全市 42 个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 ( Ⅲ类及以上 ) 比例为 100%,水环境质量考核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一方净土,鸟语花香。自 2017 年南京 " 土十条 " 发布,三年内完成全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 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 98%。
2021 年,南京功能区昼间噪声达标率为 97.3%,夜间噪声达标率为 93.8%,连续三年位列全国主要城市前列,其中,2020 年南京夜间声环境达标率位列直辖市、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第一,获评全国夜间最安静城市。
在减污治废方面,2020 年底,南京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 2012 年底分别削减 24.2%、23.8%、36.8%、39.5%。全市生活污水日处理总能力由 2011 年的 166 万吨大幅提升至 2021 年的 330 万吨以上。危废集中处置能力由 2012 年的 2.2 万吨 / 年增至 52 万吨 / 年。
山水城林更加优美。南京生态空间保护区域面积占国十面积比例达 21.6%。林木覆盖率由 2012 年的 28.3% 提高到 2021 年的 31.9%。江宁、高淳、浦口和溧水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医废处置能力 ( 不含应急 ) 从 60 吨 / 天提升至 120 吨 / 天,应急医废处置能力提升到 285 吨 / 天。
到 2025 年,PM2.5 年均浓度达到 26.7 微克 / 立方米
接下来,南京将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 2025 年,PM2.5 年均浓度达到 26.7 微克 / 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 83.7%,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比例达到 97.6%,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5% 以上,生态环境质量走在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坚持 " 与江共生、拥江发展 ",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持续推进沿江产业转型转移、岸线功能调整优化,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全面摸清全市生物多样性状况,建立环境指示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册。
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实施 " 双碳 " 行动方案,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空间结构,推进钢铁、石化、建筑等行业绿色化转型,全领域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到 2025 年,实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 年下降 20%。到 2035 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
(编辑 周冬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