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读书 2022-08-21
生活 | 30岁之前要懂得的4个道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你现在的生活是十年前的你想要的吗?

  面对这样的提问,每个人大概都五味杂陈。

  每个人都希望主动掌控生活的方向,却又不得不被一些东西推着走。

  工作与生活、金钱与心灵,是矛盾的存在,还是互相成就?

  在《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 38 封信》中," 石油大亨 " 洛克菲勒将自己的人生所得,写给孩子,也写给每一个困惑的年轻人。

   

洛克菲勒|吉林文史出版社

  天堂和地狱,不过一念之间

  " 不想上班 "、" 不得不上班 ",成了越来越多人的抱怨,洛克菲勒却很享受工作。

  他认为,工作不仅仅是维持生活的手段,还是所有生意和事业的基础。

  工作的价值会以钱的方式直接体现出来,让年轻人过上独立、美好的生活,也能为我们的生命增添更多的乐趣。

  洛克菲勒回顾自己刚开始做生意时,身边人总会说:" 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做出很多牺牲。"

  但他一路走来却发现,真正事业成功的人,不是在 " 付出代价 ",而是把精力放在他们热爱的工作上。

  如果热爱,你为它做出的努力就不是被动的 " 牺牲 "。

  工作是一种态度,决定着我们是快乐还是烦恼。

 

  同样是在雕塑石像的石匠,如果你问他们:" 你在这儿做什么?"

  一个人说:" 我正在凿石头,早做完我就能早回家。"

  对他来说,工作是一种惩罚,又苦又累。

  另一个人说:" 我在做雕像,这份工作又苦又累,但是又不得不做,因为毕竟工资还算高,可以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

  对他来说,工作是糊口的工具,是一份沉重的负担。

  第三个人告诉自己:" 我正在做一件艺术品。"

  或许这件雕塑最终只是摆在无人关注的角落,但当你善于从工作中寻找乐趣,为自己的劳动赋予价值时,你就会更轻松、更有目标感。

  工作是天堂,还是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全看你如何看待它的价值。

  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当一个人整天喊着工作辛苦的时候,即使这个工作本身并不累,他还是会感到疲惫不堪。

 

让金钱成为人的奴隶

  洛克菲勒曾经在教堂遇到一个小花匠,他生活节俭、安贫乐道,认为能坚守贫穷的生活,是一种难得的美德,对洛克菲勒这种富豪还有一些鄙夷,认为他是金钱的奴隶。

  花匠对洛克菲勒说:" 金钱是万恶之源。"

  而洛克菲勒却提醒他:" 这句话是不完整的,喜爱金钱才是万恶之源。"

  金钱并不是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手段。假如你都没有这个手段,就没办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如果你拥有财富,那么就可以给家人创造安稳、幸福的生活,还可以帮助社会上的穷人,这个时候,金钱就是幸福之源。

  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只想赚钱、做个守财奴,那才意味着金钱是万恶之源。

 

  对于年轻人来说,每多赚一分钱,就更增加一分把握自己未来的力量,只是在赚取金钱的同时,要光明正大,不能走歪门邪道。

  一些人没有钱,是因为对钱不够了解。他们认为钱是冰冷的、坚硬的东西。其实,它是有温度的,会使我们生活得更好。

  金钱是人的工具,而非目标,纯粹为了赚钱而赚钱的人是可悲,放弃工具的人同样是可悲的。

 

天上不会掉馅饼

  山上,几头野猪经常攻击路人,那些经验丰富的猎人听说之后,想为民除害,试图抓住它们。

  可是野猪非常聪明,避开了猎人的追捕,一个都没有被逮到。

  一天,一个老人带着很多木材和粮食来到野猪出没的地方。

  当地人很好奇,问道:" 你是从哪里来的,打算做什么呢?"

  老人说:" 我来帮你们抓野猪啊!"

  大家一听,都哈哈大笑:" 别开玩笑了,最好的猎人都抓不到,何况是你?"

  然而,两个月以后,老人回来说,野猪已经被他关在山顶上的围栏内了。

   

首先,他找到野猪经常觅食的地方,在那里放了一些食物作为诱饵。

  一开始,野猪看到还不敢靠近,只是好奇地闻闻味道。后来有一头老野猪吃了第一口,其他野猪都跟风吃了起来。

  第二天,老人又多加了些食物,并且在不远处立了一块木板,野猪看到这个木板有些害怕,不敢靠近了。然而,最终还是没有抵抗住食物的诱惑,都跑过去大口吃起食物来。

  就这样,老人每天在放粮食的同时多加一块木板,不久,围栏造好了,陷阱的门也造好了,而野猪早已经养成的习惯,让它们不假思索就进入了围栏。

  这个时候,他只需要轻轻把门关上,这些喜欢吃免费午餐的家伙们就被轻松逮到了。

  故事的道理很简单,当一只动物不劳而获,靠人类供养的时候,它的智商就为零,人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变成残废,只要给他一对拐杖。

  当你平白无故地获得了新的机会或者财富,就要提醒自己:天上不会掉馅饼。

  充实自己的心灵

  洛克菲勒发现,虽然身体和心灵都是人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你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工作太忙,少吃了一顿饭,却从来听不到他们说,太忙了,没有时间做一些滋养精神需要的事。

  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满足物质欲望,却忽略了自己的精神需求。没有时间,就让心灵一直空虚着。

  其实,心灵和身体很相似,都要按时滋养它,它才能够始终保持充沛的活力。

  洛克菲勒和著名心理学家卡尔 · 荣格有过一次会面,荣格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个人被洪水围困,不得已只好爬到屋顶躲避。

  邻居坐着小船,漂过来对他说:" 这次大水真是太可怕了!"

  那人却说:" 还好吧。"

  邻居诧异地反问:" 还好?你的鸡舍都被冲走了。"

  那人说:" 是啊,但是我六个月以前开始养鸭子了,现在它们正好可以游泳。"

  邻居又说道:" 水就要涨到你的窗子了!"

  没想到那人却笑道:" 我真希望水再大点,这样我就不用擦窗户了。"

  这个故事有点滑稽,但是告诉我们一件事:当你用积极的态度来应对一切难题的时候,周遭的情况再糟糕,我们的心灵也不会变得消极沮丧。

   

我们会用大把的时间和金钱来修饰我们的外表,那么,我们是否有必要用相同的时间和金钱来充实下我们的心灵呢?

  精神食粮非常容易得到,比如读书就可以充实我们的心灵。

  我们在书中接受心灵的洗礼,让自己变得聪明又谦逊。

  正如给身体喂食一样,定期给精神喂以粮食。一个人只有拥有自己的心灵家园,才不会流浪和乞讨。

李玫瑾说:

" 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

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十点听书会员,好书上新

上线李玫瑾代表作《心理抚养》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立刻收听

作者  |   甘蓝蓝,写好别人的故事,过好自己的日子。

主播  |   佳音,十点读书签约主播。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相关标签

吉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