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2-08-21
青海山洪灾害已造成25人遇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8 月 20 日,记者从大通县 "8 · 18" 山洪灾害抢险救援处置工作应急指挥部获悉,截至当日 22 时,山洪灾害已造成 25 人遇难,6 人失联,23 人获救,各项救援及保障工作仍在有序进行 , 灾害原因正在调查中。

目前,共转移安置群众 3104 人,其中集中安置 1879 人、投靠亲友 1225 人,经对受灾房屋安全鉴定,组织 742 人回迁原居住房屋。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调拨运棉被褥、绒衣裤、防寒鞋、雨衣等共 6600 余件套。市、县两级有关部门紧急采购了拖鞋、洗漱包、枕头等生活用品及常用药品。

灾害发生后,西部战区、省军区和武警部队、消防救援队伍和公安部门第一时间集结 1500 余人,连夜赴灾区开展抢险救灾、隐患排查、人员搜救和维护交通等工作,在搜救中,按照 " 从上游至下游、力量逐步递增 " 和 " 不缺一户、不漏一人 " 的总体原则,沿河道两侧开展拉网式排查,利用音频生命探测仪、雷达生命探测仪、视频生命探测仪等先进救援装备搜索定位被困人员,红、绿、白三色旗子标识救援区域,累计营救被困群众 500 余人,妥善处置群众求助警 80 余起,排查民房 1000 余户、清理淤泥 3500 立方米、搜索田地林地 65 万平方米。

省应急管理厅协调应急管理部翼龙 -2H 应急救灾型无人机开展应急救灾与灾后影响侦查任务,完成灾区近 600 平方公里区域的监测任务,有效获取上百幅最高分辨率优于 0.5m 的 SAR 图像。通过与同区域的卫星历史光学图像分析对比,获取了珍贵的实时地面洪水灾害监测对比图,为后续救援、灾后受损评估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电力部门派出 257 名抢修人员,60 辆保障车辆,对大通地区 5 座变电站、8 条主网线路、69 条配网线路开展特巡排查,紧急调集架空绝缘导线 21 千米、电线杆 200 根、配套金具 100 套、10 千伏变压器 6 台,完成受损电网抢修任务,21 个台区、520 户受灾居民用电全部恢复正常。移动、联通、电信三家运营商累计出动应急通信车 15 辆、应急抢险车 40 余辆、卫星电话 18 部、发电油机 13 台、对讲机 18 部、抢修人员 300 余人次,恢复了受灾乡镇的网络,并为当地群众开展了充电宝、应急电话等一系列便民服务。

各级交通部门迅速开展公路抢修抢通,重点对公路沿线淤泥、塌方等进行了清理运送。各级公路管养单位共投入排查抢险人员 273 人次、吊车 2 台、挖掘机 9 台、装载机 7 台、货运汽车 9 辆、平板运输车 8 辆、应急保障车辆 4 辆,清理淤泥共计 8.6 万立方米、河道 2.5 公里,对青山村至沙岱村公路全幅中断 100 米和半幅中断 160 米进行抢修。目前,灾区道路可以通行。同时,大通县出动 1961 名干部职工、120 名青年志愿者,联点帮助青山乡沿线道路及 4 个受灾村(18 个自然村)1238 户群众进行清淤。

省、市、县 126 名动物防疫专家,有序开展溺亡动物巡查、打捞、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以及环境消杀等灾后动物防疫工作。调运 100 吨生石灰,道路、滩地、无害化处理点铺洒生石灰进行消杀,已累计无害化处理溺亡动物 624 头只,对死亡动物周边环境、牲畜圈舍以及无害化处理点进行全面消毒灭源,已消杀 37800 平方米。

各级红十字会、社会慈善机构、爱心企业等相继为灾区捐赠了抓绒保暖衣、消毒湿巾、家庭应急包等物品和食品。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启动 " 天使之旅—驰援青海山洪救灾行动 ",紧急调拨 1000 只 " 赈济家庭箱 " 驰援青海山洪受灾地区;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青海省红十字会向大通县定向捐赠共 1100 万元人民币;西宁市红十字会已收到捐款 120.2 万元,发放 1000 个救灾家庭包、1000 件应急冲锋衣、400 件雨衣、400 具雨衣、400 套被褥;对安置点群众连续三天开展无偿供餐活动,为 5000 人次提供餐食。

下一步,在持续全力做好 "8 · 18" 山洪灾害救援工作的基础上,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克服麻痹思想、疲劳状态、松懈心理和厌战心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做到守土有责,不能再次出现类似事件;加快清理淤泥、杂物、垃圾,全面排查鉴定受灾房屋状况,调拨必备生活物资,帮助群众尽快返回住所;做好灾后重建规划,帮助受灾群众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加强汛情监测,监测预警等信息早报、滚动报、及时报,各级防汛指挥部做好监督指导;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对于中小河流、水利设施、河谷地带等重点区域,进行认真排查和监测,抓实抓细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加强应急处置,落实 " 叫门 "" 叫应 " 机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乡镇、每个村社、每户每人,遇到险情时及时转移群众,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应转必转;加强值班值守,重要岗位要 24 小时在岗,确保出现突发事件能及时、有效地处置应对;做好应急抢险的各项准备,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压实各级责任、严格措施到位,统筹做好经济发展、疫情防控、防汛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大通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无人机 遇难 分辨率 比图 省军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