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吉林 2022-08-21
韩国检方又出手,这次瞄上文在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当地时间 19 日,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和大田地方检察厅对位于世宗市保管前任总统档案纪录的总统档案馆,进行了两次扣押搜查。

韩媒认为,这种情况 " 十分罕见 "。有分析指出,搜查直接针对的是文在寅前政府和文在寅本人。韩国最大在野党更是表示,相关搜查系 " 政治报复 "。

距离前总统文在寅卸任仅过去 3 个多月,韩国又将被 " 青瓦台魔咒 " 萦绕?

资料图:韩国前总统文在寅。

文在寅滥用职权?

总统档案馆一天内遭两次搜查

在 8 月 19 日之前,历届韩国政府对总统档案馆总共只进行过 7 次扣押搜查。而在 8 月 19 日当天,韩国检方就针对文在寅政府记录物进行了 2 次扣押搜查。

其中一项,和涉嫌捏造月城核电站一号机组经济性疑惑有关。

据韩媒报道,在任职总统期间,文在寅曾主张 " 脱核电 " 计划。2017 年,他表示要全面取消正在准备的新核电站建设计划,不再延长核电站的设计寿命,废除以核电站为主的发电政策,走向 " 脱核电 " 时代。

2018 年,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以机组经济效益不足为由,决定将这座 1983 年投入商业运营,曾获准延长运行时限至 2022 年的核电站机组提前关闭。2019 年 12 月,韩国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审议通过了 " 月城核电站 1 号机组永久关闭许可案 " 将其永久关闭。

韩国监查院曾于 2020 年发布对 " 月城核电站一号机组提前关闭决定的妥当性 " 的监查报告,认定核电机组经济效益被过度低估。

在今年 3 月,韩国反对脱核电政策的市民团体曾要求对议决关闭月城核电站是否属于非法行为进行调查,并以涉嫌滥用职权告发时任总统文在寅。韩国前青瓦台秘书室室长任钟皙、前社会工作首席秘书金秀显等人也被以同样的缘由告发。

2022 年 5 月 9 日,文在寅在青瓦台外的告别仪式上向支持者挥手致意。

今年 5 月 10 日,韩国前总统文在寅卸任的第一天,韩国民间团体及 2600 多名市民联名向韩国地方检察院举报,要求调查文在寅在推行去核电政策过程中 " 滥用职权 " 的嫌疑。举报信中称,文在寅 " 滥用职权 " 过早关闭月城核电站 1 号机组,并中断新核电站建设,造成核电产业中小企业倒闭、韩国电力公社股价下跌,加重民众负担。

根据规定,总统档案最长 15 年无法调阅,其中与个人隐私有关的资料最长 30 年无法调阅。只有三分之二以上现任国会议员赞成或辖区高等法院下令公开,才能调阅、复印及作为资料提交。

" 青瓦台魔咒 " 再现?

现任总统曾把朴槿惠、李明博送入狱

对于韩国检方对总统档案馆进行扣押搜查一事,韩国国际广播电台 ( KBS ) 分析称,这意味着调查范围正式扩大至前青瓦台高层。

预计调查组将通过此次扣押调查,详细调查在决定提前关闭月城核电站一号机组的过程中,时任青瓦台发挥了何种作用,以及产业通商资源部等是否指示进行不当关闭。

由于不少韩国总统卸任后均以悲剧收场,因此素有 " 青瓦台魔咒 " 一说,此次扣押搜查,更是引发了外界的猜疑。

2022 年 5 月 10 日,韩国青瓦台时隔 74 年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图片来源:ICphoto

韩媒报道了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对于搜查总统档案馆一事的看法,称这是韩国现任总统尹锡悦在向前任总统文在寅进行政治报复,检方在编造无中生有的 " 罪名 ",并要求立即中止调查。

曾任韩国检察总长的尹锡悦曾表示,如果执政,将调查清算文在寅政权积弊。对于这一表态,文在寅当时表达了强烈愤怒并要求其道歉。而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和李明博,都是由尹锡悦 " 亲手 " 送入狱中。

共同民主党选举对策委员会总括本部长禹相虎称," 将政策问题列入调查范围,并对调查对象进行逼迫和侮辱的行为是政治报复 "。共同民主党发言人申贤英也认为,这场搜查的一切目的都是针对前总统文在寅本人。

5 月 3 日,文在寅主持召开任期内最后一次国务会议时,表决通过了《检察厅法》和《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2 项法案,以限制检察侦查权。但由于过程仓促,遭到了当时在野党的猛烈抨击。

对此,当时有专家分析称,文在寅是想在下台前 " 尽可能降低相关危险 ",且不排除文在寅下台后会卷入一些政治漩涡。

在发表离任演说时,文在寅曾表示,终于能够卸下总统的重担重返 " 平民 " 生活。如今,随着韩国检方开始加快调查节奏,文在寅能否如愿,还是一个未知数。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王奇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