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贵州频道电 八月,正是葡萄成熟和采摘旺季,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龙山镇复兴村、天柱县凤城街道岩寨杨氏葡萄园等地,一排排整齐的葡萄大棚里正孕育着 " 夏的甜蜜 ",阳光照耀下,一串串沉甸甸、颗粒饱满的葡萄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当地农户通过种植特色水果增加收入,拓宽产业发展渠道助推乡村振兴。
葡萄种植基地。
走进麻江县龙山镇复兴村种植户金渊秀家的葡萄种植基地,只见葡萄爬满藤蔓,拆开套袋,清甜的果香扑鼻而来,一串串紫红色的紫玉葡萄,掩映在繁密的绿叶中,粒粒饱满,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种植户采摘葡萄。
" 我家种这个葡萄叫紫玉葡萄,从 2018 年开始种植,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一年亩产量在 2000 斤左右,我自己种了三、四亩,目前市场价是 10 元一斤,一年下来有 4、5 万元收入。" 金渊秀说起自家的葡萄收入账,内心欣喜。
丰收的喜悦。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为促进百姓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复兴村不断探索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路径,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为百姓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渠道。
" 复兴村现在发展有生姜、蜂糖李、林下养蜂、葡萄产业。" 复兴村支部书记金渊波介绍道,复兴村主要种植紫玉葡萄,面积有 70 余亩,每年产量在 50000 斤左右,产值 50 万元。
果园里的葡萄。
近年来,麻江县龙山镇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积极引导发展紫玉葡萄种植,并通过多方面渠道邀请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到种植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同时也得到了乡村振兴研究院支持的化肥、有机肥、油膜等物资,增强了老百姓种植信心。
" 今年预计产量比去年每亩增收 200 余斤,村委通过走访老百姓和市场调查,目前正在拟定下一步种植计划。" 金渊波说,预计明年在全村扩种 70 余亩。如今,紫玉葡萄已成为复兴村的特色产业,在带农益农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壮大。
天柱县凤城街道岩寨杨氏葡萄园内一串串粉红的葡萄缀满了葡萄架。岩寨杨仁波的葡萄园里扑鼻而来是一股清新香甜的味道,在充足的日照和园主的悉心养护下,一串串沉甸甸、颗粒饱满的葡萄晶莹剔透,让人垂涎欲滴。
葡萄园是杨仁波夫妇从 2018 年在自家田里试种的 3 亩葡萄开始的,为了让果实达到优质水平,夫妇两不断钻研、学习相关种植技术。" 我家种植的葡萄坚持自然成熟,使用有机肥,不打催熟剂、除草剂,既香又甜,含糖量达 20% 以上,口感非常好。" 杨仁波笑着介绍道。
当前葡萄已进入盛产期,每天来葡萄园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游客可以现场体验采摘乐趣,也可以通过电话下单的方式,实现城内配送。
(刘勇 罗安琪 潘存栋 杨俊)
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贵州频道
编辑 周欢/ 统筹 杨秀福/ 签发 吴如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