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近日,肩负着七号线二期洪圣沙至裕丰围区间(下称 " 洪裕区间 ")右线隧道掘进的 " 敬业号 " 盾构机成功进入裕丰围站盾构接收钢套筒内,标志着该区间顺利完成下穿珠江任务,实现双线贯通。此外,十二号线大学城南至大学城北区间(下称 " 大大区间 ")3 号风井至大学城北区间左线盾构隧道也顺利贯通。
善用 " 组合拳 " 攻克下穿珠江难题
七号线二期洪裕区间掘进过程中需穿越 860 米珠江水域,并在珠江主航道下部穿越约 120 米宽狮子洋断裂带,隧道涉水距离长,断裂带存在透水风险,施工风险较大。同时南北两岸临近码头,进一步加大了下穿珠江难度及风险。
针对盾构穿越段地质差、地面环境复杂、施工风险大等特点,广州地铁和中铁一局的地铁建设者们打出了一套 " 组合拳 "。一方面,建设者们加强过江段水上地质详勘及补勘工作,每隔 30 米设置一个勘查断面,并在地质变化区段进行补勘,准确探明穿越段地质情况。建设者们还租赁江面巡查船,在盾构掘进期间进行江面巡视,实时反馈江面情况,并优化调整盾构掘进参数,保证盾构掘进的安全平稳。针对地层特点,建设者们选取了破岩能力及耐磨性能强的扁齿合金滚刀刀具,最大限度提升隧道掘进工效。
巧用 " 信息化 " 化解复杂地质困局
十二号线大大区间从大学城北站由北向南敷设,与既有地铁四号线平行布置。区间隧道地质条件复杂,穿越长距离硬岩段和上软下硬岩层段,硬岩段岩层抗压强度可达 100 兆帕,上软下硬岩层段地层软硬不均,容易造成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地层的多重变化,成为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大挑战。
为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平稳可控,广州地铁和中交四航局的地铁建设者们对盾构机进行改良,采用加强型复合式刀盘,并在刀盘内增加了磨损检测传感器,还采取加强螺旋传送机耐磨设计、配置双卸料闸门、预留泥浆泵接口等一系列措施,让盾构机可以在复杂地质环境下实现动力足、耐磨损、灵活度高的目标。为了有效规避掘进风险,本次掘进利用智慧管理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对现场安全、质量、进度、风险等进行 24 小时实时监控,根据实时监测情况进行盾构掘进参数调整,严控盾构掘进姿态,避免地质灾害等情况的发生。
截至目前,七号线二期(大学城南 - 水西北)土建累计完成 79%。11 座车站中,6 座已封顶并开始机电施工,5 座进行土建施工;11 个区间中,8 个已贯通,3 个及出入段线进行土建施工。十二号线(浔峰岗 - 大学城南)土建工程累计完成 47%。25 座车站中,8 座主体结构封顶,16 座正在进行土建施工,1 座进行前期准备;24 个区间中,3 个区间贯通,13 个区间进行土建施工,其余 8 个进行施工前准备。槎头车辆段及出入段线、大学城南停车场及出入场线进行土建施工,大学城南停车场开始进行轨道和机电施工。
(注:以上车站名称仅为工程暂定名称,标准站名应以市政府批准公布为准)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佳文 通讯员 梁锐俊 张晨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