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廖温勃
图 / 医院提供
食用自制的老坛泡菜,让来自东莞的母女二人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躺了 20 天,8 月 19 日才出院。而她们的呕吐物及自制泡菜坛中都检出了 " 肉毒杆菌 "!
被人们广泛所知应用于微整形美容的肉毒素,竟是导致这个事件的 " 罪魁祸首 "?医生提醒,肉毒素是目前最剧烈的神经毒素之一,除了医源性中毒,我们还可能因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如腌制食品、罐头而导致中毒,病死率极高。
母女双双中毒,跨城接力终得救
今年 9 月份,小花(化名)就要上高一了。7 月 3 日,小花正兴奋于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等待着心仪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结果吃了自家腌制的泡菜,却让她恶心、呕吐,同样吃了泡菜的妈妈也出现了这一症状。
母女二人情况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重,陆续出现了四肢乏力、胸闷气促、血氧饱和度下降的症状,被送进当地医院 ICU 抢救。7 月 7 日,经当地疾控中心检验,她们的呕吐物及自制泡菜坛中检出 " 肉毒杆菌 "。
按家属要求,两人转院至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 " 市十二医 ")救治,医院重症医学科立即启动绿色通路救治流程,提前从药库调配特效解毒药——肉毒抗毒素,入院 ICU 后立即开展治疗。
" 肉毒素中毒病死率可达 35%,尤其是重症肉毒素中毒病人。" 市十二医重症医学科主任陈运超介绍,肉毒毒素是由厌氧的肉毒梭状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为目前最剧烈的神经毒素之一,被定义为 A 级生物恐怖制剂,少量毒素即可致死,人类的致死量为 0.1-1.0μg, 相当于 3000-30000 只小鼠的半致死量。肉毒素主要影响外周胆碱能神经,导致肌无力或肌麻痹,同时亦可透过血脑屏障对颅神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临床诊断成立后需尽快使用抗毒素治疗。
特效解毒药的效果立竿见影。第二天,小花的手部已能抬离床面。但因母女二人来院时已有严重感染、呼吸肌无力、无法自主排痰,需依靠呼吸机呼吸,且存在肠麻痹。经抗感染、调整肠内营养、结合针灸、肢体被动运动等康复理疗,她们在该院治疗一周后能间断停用呼吸机,相继在 7 月 22 日、26 日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病情稳定,于 7 月 27 日转出 ICU。" 小花的母亲属于重度肉毒素中毒,经历了严重感染、脓毒症休克,最终抢救成功,实属不易。" 陈运超说。
小花恢复良好
在 ICU 抢救的这段日子里,小花也收到了心仪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肉毒素对热敏感,这些食品要充分加热!
原来,小花家中有自制老坛泡菜食用的习惯,这次检出肉毒杆菌的泡菜坛已使用长达 6 年,家人定期向坛中添加蔬菜(豆角、叶菜、辣椒、萝卜等)、食盐然后密封浸泡,坛子里的 " 酸汤 " 从不更换,泡发的泡菜直接食用。
" 这次顺利的抢救和康复,后续不会对小花的学业和生活造成任何影响。" 陈运超强调,肉毒素对热敏感,100 ℃持续 10 分钟即可被破坏,食用发酵类食品、冷冻食品、罐头食品,一定要充分加热。
据介绍,肉毒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水生沉积物和各种各样的新鲜和熟的农产品中。它是一种专性厌氧菌,只能在厌氧环境里繁殖,而在有氧环境中只能以芽孢的方式存在。芽孢耐热能力强,沸水中需要 5 小时、180 ℃干热需要 5-10 分钟、120 ℃高压蒸汽需要 30 分钟才能灭活。在无氧、发酵和具备营养物质条件下,食品和原材料中的芽孢就可以发芽、生长并产生肉毒素。这也成为小花母女此次中毒的原因——泡菜坛 " 完美 " 地符合了肉毒素产生的要素。
陈运超特别提醒,对于婴儿而言,肉毒杆菌的威胁更大。正常成人肠道属于微氧环境,且有肠道益生菌群的拮抗,芽孢进入肠道后不能转变为肉毒杆菌 , 也不产生肉毒素。但是婴儿肠道菌群尚未形成正常益生菌群,芽孢进入婴儿肠道后可繁殖成肉毒杆菌,并产生肉毒素从而引起食源性中毒。
成人食源性肉毒素中毒常见于私人制作的发酵食品、罐头制品,与生产环境、储存不当及饮食习惯有关。常见食物有臭豆腐、香肠、腊肉、火腿、豆瓣酱及鱼类制品,非肉类 ( 玉米、竹笋 ) 罐头及发酵的面制品等也有报道引起肉毒素中毒。婴儿食源性肉毒素中毒常见于摄入肉毒杆菌污染的蜂蜜、奶粉、水果和蔬菜汁等。
中毒潜伏期可达 8 天!医源性中毒也需警惕
" 食源性肉毒素中毒潜伏期为 6 小时到 8 天,一般为 12-48 小时,也有一两周才发病者。" 陈运超提醒,与普通食物中毒不同,食源性肉毒素中毒主要表现为肌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不明显。肉毒毒素中毒后首先表现为全身软弱、疲乏、头痛、眩晕、睑下垂、瞳孔扩大;同时有吞咽、咀嚼、言语、呼吸困难等。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抬头困难,共济失调,继而呼吸肌及双侧下肢肌肌力减弱,可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重症者可于发病后 3 — 10 天因呼吸衰竭、继发感染或出现难以预测的呼吸骤停而死亡。
除了食源性中毒,由于肉毒素广泛应用于微整形美容,因注射方法不当或注射过量导致医源性中毒也不鲜见。作为广州市化学中毒救援中心,市十二医每年都会接诊一些因此入院的患者。陈运超指出,不当注射后,肉毒素会通过血液循环及神经系统传递引起患者局部或全身性中毒症状,病人不会出现胃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睁眼无力、视物模糊、复视、口齿不清、吞咽困难、严重的可引起呼吸麻痹导致死亡。
陈运超提醒,注射肉毒素和针剂的人群,要到大型专业正规的医院;若注射肉毒素之后出现中毒症状,要及时治疗。一旦确诊肉毒素中毒,要早期、足量使用肉毒抗毒素,延缓和阻止病情进展。 (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
Tips:5 点须知,预防食源性肉毒素中毒
陈运超提醒,日常生活中预防食源性肉毒素中毒,必须注意以下 5 点:
1. 食品制作、加工以及保存过程必须干净卫生。
2. 对发酵类食品、冷冻食品、罐头食品要充分加热。
3. 肉毒杆菌产生肉毒素后,食物不会产生异味或异样。
4.1 岁以内的婴儿禁止食用蜂蜜。
5. 不购买来历不明或小作坊生产的罐头、发酵类食品。
来源 | 羊城晚报 · 羊城派
责编 | 牛智杰
校对 | 谢志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