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2-08-23
冰城夜生活 | 除了啤酒烤串,还有开在居民区的深夜书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来源:冰城 +

哈尔滨日报记者 徐光胜 文 / 摄 / 视频拍摄制作

" 如果第二天死亡,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晚上,错落的书架和轻柔的音乐声中,一群年轻人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场书友沙龙活动,地点是 " 雪山书集 " ——一家开在居民区的深夜书店。书店的前身,是一个流动地摊儿。店主是 90 后女生小刘,无论刮风下雪,每天营业从上午 10 点至很少书店能坚持到的深夜 23 点," 哈尔滨的夜生活,不能只有烤串、啤酒,总有人还需要别的地方!"

这也是哈尔滨第一家独立书店,不足 60 平方米,正式开店时长不足一年 …… 但在大众点评哈尔滨 " 书店音像好评榜 " 上,持续位居榜首,排在它后面的是多家大型书店。有外地读者在哈转机的空当儿,会找到书店来打卡。连养在店里的一只橘猫也 " 成了名 ",读者将它封为 " 店员 ",会特意给它拍照、合影。

机场成功学、书店畅销书 …… 这里没有

红霞街与通江街交口一处居民院落,透过落地玻璃窗看到层叠有致的书册映入眼帘,就是小刘的 " 雪山书集 " 书店了。店面风格外看是简约北欧风,店内又混入日杂风。旁边是一座百年清真寺,再往里走几步是有年头的居民楼。院落开口只有一卧室门大小,盯着手机导航也会一不小心就走过。虽然离中央大街不远,但位置有些偏,这不妨碍读者的喜爱。转机探访书店的书友小哲说,院子的新旧交融,总让人觉得这里有另一种时间。这是一个适合静心看书的空间 。

店里所有书籍都由小刘挑选,机场成功学、一般书店畅销书,这里没有。店里大多为人文社科图书,书目小众但不冷门。读者评价说," 有很多有意思的书,总能找到喜欢的 "。书籍上架并没有传统书店的文学、艺术等分类,全按小刘的逻辑放置。与一般书店日常守店和经营由雇员执行不同,雪山书集全部由小刘打理,所有读者的情况和建议,她零距离掌握," 书店与读者的关系,是双向奔赴的,不该总是单向输出 "。

1991 年出生的小刘从小爱看书。上大学有时逃课,八成是去看书了;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两家上市公司策划部门任职,通勤车上看、午休间歇也会看书," 这么喜欢书,为什么不将爱好与职业结合起来?"

独立书店的个人品位与眼光,能否被市场认可?她很清楚 " 情怀不能当饭吃 ",决定试水——摆摊儿。那年夏天,政府开始提倡地摊经济,她把选好的书目整理出来,每天下班飞车,前往各商场的广场摊区摆书," 我给自己的 KPI 是,每次出摊加了多少微信!"

当微信群里积到 200 个书友的时候,她觉得有眉目了," 哈尔滨是有一群爱书之人的,独立书店应该有市场 "。她很快从公司离职,连书店装修的水泥都是自己去建材市场买的。

现在开实体书店,还能活下去吗?

以为开端会惨淡,出乎小刘意料的是,书店开业第一周,每天都有人来买书。

" 网络更快捷,为什么有人走进实体书店?或许,与书的相遇方式不一样——一本书的开张、纸张的舒适度、更细节内容,让人与书产生更感性的连接 ",小刘也有自己的经营策略:小众类书籍即使网售折扣幅度也不大,雪山书集储值用户购书享 6.8 折(新书、绝版书等除外),由此实体店与线上渠道相差无几。最近《崔健诗歌集》开售,当当网 8.36 折后 66 元,书山书籍会员线下同价可购。

店面地点有点偏,流量从哪里来?小刘笑言 " 要踩着互联网红利的尾巴 ",在 B 站、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开设账户,搭建书店自己的微信群,积极与粉丝互动 …… 很多读者通过网络知道了小刘的书店。网友 Angie — 2018" 从长春到哈尔滨待了两天,在雪山书集坐了两天,带走了卡尔维诺短篇集 "。小刘 7 月去大连参加书展,还被粉丝认出来了,她有点意外," 我小刘还能有今天?"

当下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关闭或经营困难。从开业起,每天都有书友轮番发问:" 为什么要开一家书店?能挣到钱吗?……" 小刘解释,人力成本基本她自己,剩下是房租。考虑运营成本,独立书多开在非商业街区。雪山书集 60 平方米的店面,年租金不足 5 万元。

销售书籍、咖啡、本地文创品,是小刘书店的收入来源。 " 开店不到一年,除了房租、人力成本,现在有盈利,可以养活我,没指望书店挣大钱。" 雪山书集的营业时间从上午 10 点深夜 11 点,从夏至冬一直如此,过年期间也坚持营业。有朋友劝不用坚持这么晚," 但晚上确实有人来看书啊。学生考研的、出国留学做准备的 …… 整体上,年轻人居多,也有老人。"

大多数时间,小刘一天在书店待的时间达到 13 个小时," 我业余时间也是看书,在店里待着挺好啊!" 有人在社交账号在问:可以坐里面看一整天吗?小刘回复很爽快:" 你一直可以看。" 虽然希望读者能买书,但她也不介意那些一直蹲在书店看书的人," 哈尔滨的夜生活,不能只有烤串、啤酒,总有人还需要别的地方!" 通过书店,小刘发现了这个城市里越来越多的爱书之人。很多读者来过几次,和小刘成了朋友。

一个人的事业与一群人的情怀

" 开在其他城市,我的眼界不一定能满足到当地人的需求。当时本地还没有独立书店,南方独立书店间已开始了竞争。" 小刘坦言。她对哈尔滨足够熟悉,同时也喜欢老哈的传统底蕴。一个开琴行的朋友告诉她,在哈尔滨,一些进店的老人随手能弹首钢琴曲,在其他城市也很难见到。

小众但不孤高,清新又接地气,是雪山书集店面的气质。同样,这也是小刘给人的印象。从一个职场白领," 从无到有 " 跨界书店经营,小刘一路上 " 认识了很多难得的朋友 "," 在摆摊过程中,他们在大雨里帮忙收书,在傍晚的风里讲他们眼中书店的样子 "。雪山书集有一段临时店铺时光,源自一个老板腾出的部分店面空间;眼下这个店面的选址,也是这位老板推荐的。而书店开业当天,众多此前认识的书友,也过来为这个小书店站台捧场。

一位退休大叔,在书店开业,专门送来一张书桌供读者坐下来看书。书店第一次沙龙、疫情防控期间不能营业,大叔一直用各种方式鼓励小刘坚持。为吸引更多年轻人看书买书,他拿出一部分退休工资,在雪山书集推出 " 喝咖啡计划 ":学生或考生在书店购买任意书籍,即可免费领取一杯咖啡,总计将送出 100 杯。小刘将这个计划做成海报,贴在了书店门口。

" 你这书店一步步开起来,是个共创的过程啊," 有自媒体播客和小刘打趣。她发现,这个独立书店,承载了这个城市里一群爱书之人的理想——大家以自己的理念丰富这个书店的肌理,并希望更多人看书,且因书籍而有收获。

相对线上,独立书店为他人提供了一个培养阅读的环境。这家书店,也让小刘对社会与生活的认知,从一个平面圈层转向纵向立体,尽管有时候会有冲击。每天一睁眼睛,小刘第一反应是去书店," 原来干的是别人的事业,都可以加班;现在是自己决定干一辈子的事业,更应该尽心心力。"

" 哈尔滨的文化底子和艺术积淀,与其他城市都不一样。如果加一些创新的理念或方式在里面,吸引外界注意力的权重会更高一些 "。作为一个创业者,小刘希望她的书店成为哈尔滨不一样创新特质的一分子。接下来,她期望能把书店的二楼租下来,扩大店面," 有时候进店里的人多了,只能站着。我也没有更多接待空间。"

编辑 张帆

值班主编 寇青

相关标签

微信 哈尔滨 雪山 书籍 上市公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