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8-25
贵州三都县达荣村:粤黔合力修灌渠 “山腰田”变“小粮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时值盛夏,走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县都江镇达荣村孔荣组的梯田坎上,入眼皆是一片片水稻正在疯狂抽穗的景象。近年来,粤黔协作三都工作小组(以下简称 " 工作小组 ")立足三都山地农业实际,积极协调各类帮扶资金修筑灌溉水渠或者埋引水管道,让 " 山腰田 " 变成了 " 小粮仓 ",在田间地头书写 " 粮食安全 "。

水利是农业的 " 命脉 ",沟渠是粮食的 " 生命线 "。山地梯田是三都典型的水稻种植区域,本就狭窄的田坎上没有多余地块修筑通水沟渠,工作小组因地制宜,扛牢稳定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精心谋划、多措并举,以坚守耕地 " 红线 " 和 " 底线 ",稳住播种面积为重点,完善水利设施,通过掩装成品管道的方式,压缩灌渠占地,让 " 水利小工程 " 焕发 " 灌溉大能量 "。

普安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钱时玲介绍,燕高村小河三、四组田地平坦都能连片,虽然临河,但田地都较河床高出一大截,平常灌溉用水都是利用抽水机向河里引水,这 70 余亩的连片田,每年光租用机器抽水燃油费就是一大笔支出,而且田地之间串联在一起,为用水之事还经常引发邻里矛盾。现在修好水渠让原本零零碎碎流入河里的小溪水和山泉水直接汇聚在水渠里,顺流入田,既保粮平安,也促乡邻和。

" 我们这里山地多,田在山腰上,没有沟渠(管道)水进田就成了难事。只能靠天吃饭,或者租用柴油机到山底河道抽水灌田。" 三都县都江镇达荣村第一书记韦伟说,现在引水进田既有了沟渠,也有了管道,只要能种稻的,家家都种上了,稻田养鱼 " 小产业 " 也发展起来了。

据悉,近年来,工作小组共计协调帮扶资金 382.38 万元,修筑 23638 米灌溉水渠(管道),覆盖 6 个乡镇。如今,放眼望去,条条沟渠护绿秧,层层梯田稻花香,汩汩清水滋养着稻穗,润泽百姓心田。

采写:新快报记者 方轶 通讯员 周伟 韦旭

相关标签

生命线 周伟 田地 平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