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日记者获悉,"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甘肃 " —— " 交响丝路 · 如意甘肃 " 短视频云上展播季(简称 " 展播季活动 ")受到了国内外的热捧,截至近日其话题页面总视频数量达到了 1280 条,话题累计曝光量达到了 3031.3 万次,堪称是一次最好的文化创新实践。
坚守初心
用 " 时代语言 " 讲述文化故事
文化共享,美好生活。本次展播季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白银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白银市群众艺术馆承办,各级文旅部门、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协办,自 8 月 15 日开始,本次展播季活动进入 " 视频发布及大众网络评选阶段 "。截至近日的数据统计,交响丝路 · 如意甘肃话题页面总视频数量 1280 条,话题累计曝光量 3031.3 万次。截至 8 月 20 日的数据统计,交响丝路 · 如意甘肃话题页面总视频数量 1280 条,话题累计曝光量 3031.3 万次。
桃花那个红荞麦那个香,唱起《各皂坝的石头》来舟曲妹妹心里甜;灯舞如花海人走如龙腾,景泰滚灯气冲霄汉;七分天成三分人工,麦积根雕化腐朽为神奇,赋枯木以生命;拿起三弦定好了音,唱一段凉州贤孝给大家听。
在鼠标或指尖的轻轻滑动中,网友们时而来到了安静舒适的图书馆中,时而驻足赏鉴博物馆馆藏文物,身处大漠戈壁、烽火之台(锁阳城遗迹),每一次目光的跳跃都实现了心念间那美好时光的驻留。就在那诸多几分钟视频之内,活动参与者 "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把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展示并弘扬。虽然没有绚丽丰富的场景、没有唯美多姿的背景,但质朴的乡音、真实的讲述,带给 " 视频前的 TA" 不一样的体验。
实际上,只要把这些 " 内容 " 串联起来,不正是讲述了甘肃的文化内涵,而把这些 " 讲述 " 用新时代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促成了此次展播季活动的初衷。
" 我们以‘文化共享 + 艺术展播 + 美好生活’创新融合的思路,努力为大家呈现出一个可感可知、生动具象的如意甘肃。" 活动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以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地方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主题,全网征集大家自编、自导、自演、自主拍摄制作的短视频、微纪录片。希望通过这些原创作品,反映全省文化的多样性,展示近年来甘肃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即征稿阶段、发布及大众网络评选阶段、专家评选阶段和成果展播阶段。从目前已上刊的短视频来看,参与者都很用心地准备作品,虽然有一部分视频出现画面和声音不同步、画面抖动等不足,但整体瑕不掩瑜。大家通过对实景的呈现和情感的表达,运用抖音、剪映的技术、创意,让地域文化 " 热 " 起来、非遗民俗 " 抖 " 起来、景区文物 " 动 " 起来、特色美食 " 火 " 起来、全民阅读 " 燃 " 起来。
真情传递
用短视频发现 " 下一个最美 "
" 我们乐于见到,这些传统文化和技艺仍然有人在守护,并通过‘云’展播在身边与年轻人产生‘互动’,以此碰撞出属于时代的新的火花。"" 如此低调,足够惊艳,这就是甘肃。"" 如意甘肃、焕新而来 "…… 与其他短视频内容 " 褒贬不一 " 不同,观看展播季活动视频的众多网友都把掌声与点赞声留在 " 评论区 "。
一位身处异国他乡的甘肃籍网友说,她就在黄河边长大,吱拗拗的水车、震耳的太平鼓、捞起一筷子牛肉面 …… 今天换个角度从视频里看见母亲河,心潮澎湃。视频里的那些人、那些景和那些事,就如同发生在眼前身边,觉得很亲切很怀念。
的确,本次展播季活动,抛开以往的场景化设定,摒弃各种酷炫画面(字体)和后期剪辑制造的爆点,用 " 艺起绽放、逐梦未来 "" 陇原印象、遇鉴美好 "" 镜观陇原、云游甘肃 "" 共读共享、阅见美好 " 四个维度的内容,以最纯粹的镜头语言呈现甘肃文化、最美陇原。
此外,视频内容削弱了以往 " 过度的娱乐化 ",偏重地方文化、传统风俗的 " 特色注入 ",内容新颖、定位精准,特别是凭借节目中凸显出的文化深度、真情流露和人文关怀,赢得大家(网友)一次次点播。
如 " 兰州摄影爱好者 " 选送的短视频《飞天舞蹈》,其以兰州黄河楼景区为舞台,舞者迎着朝阳,踩着舞曲,衣袂飘飘、彩绸飞舞,一招一式间、一颦一笑间将敦煌元素淋漓尽致地展现表达,满屏风动大梦展开。不到两分钟的展演,令观者心绪飞向敦煌飞进莫高窟。
创新互动
以 " 年轻态 " 诠释文化脉络
" 守护是最好的传承,创新是最好的保护。" 省内一位文化知名人士曾表示," 如意甘肃 " 拥有深厚的历史资源禀赋,在陇原大地这片沃土上,先后产生了众多璀璨瑰丽的文化珍宝。彩陶上精美神秘的画符,秦人故地随风摇动的蒹葭,令人陶醉;承担了延续华夏文明重任的 " 五凉文化 ",被写在简牍上,刻在石窟中,融在诗词里。
另外,绵延不息的伏羲文化、厚重芬芳的农耕文化、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独具魅力的丝路文化、承前启后的红色文化,以及兼容并蓄、彰显 " 和合 " 思想的敦煌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一颗颗璀璨明珠,是巨大的精神财富。
因此,也就有了当下,人们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开始了解和探究陇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线上 " 功课 " 线下 " 打卡 ",进而感受文化生活与美好生活的互联性,参与到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中。
如本次展播季活动,就充分借助现代科技和媒体融合迸发出的活力,让区域文化真正 " 走出去 "" 活起来 ",并改变严肃的、公式化的 " 镜头语言 " 表现形式,以 " 接地气 "" 互动式 " 尽可能破除 " 专业术语 " 的视听语言(镜头)走进千家万户,感染更多观众的心灵。比如,面对历史、文物等内容,画面配声均由浅及深、化繁就简循序展开。
此外,本次活动借助当下最受大众喜爱的短视频、微纪录片等内容,从 " 年轻态 "" 讲故事 "" 烟火气 " 三个方面打通可感知的文化路径,让地方文化的大众化传播推陈出新,并让年轻群体接受、留存、参与进而继承。
据了解,9 月上旬,本次展播季活动将正式进入专家评选和成果展播阶段。期间,邀约的专家将根据参赛作品贴近主题的程度、拍摄技术手法、点赞转发数量综合进行评分,确定最终名次并公布。并推荐到如意甘肃抖音账号、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平台、文化和旅游部云平台在线以及各县区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对获奖作品进行宣传展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